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刚被惩罚又要拜把子(1/3)
二娃子读完《黄河颂》正文之后,又接着往下看。
文章剖析:本文以历史时间为主线,通过书写历史上黄河两岸出现的文明和伟大人物来赞美黄河,指出中华民族离不开“母亲”——黄河。
文章分为三个大的段落:
第一段:作者仅用一句“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千百载的历史,滋养着祖祖辈辈的炎黄子孙”就说明黄河在人类历史中的伟大贡献和对人类生存、进步、文明的重要性。
第二段:分为四部分,分别写了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文明,出现的圣人,伟人,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的故事,这些都离不开黄河这个伟大的母亲。就连冼星海的《保卫祖国》这首激励人心的歌曲都是以黄河为背景书写而成。这些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母亲——黄河。
第三段:最后作者用“黄河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激励自己,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敬爱和崇拜。
读到这里,二娃子又回到原文,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又把文章分析不够全面的地方加入自己的见解,写在了一旁的稿纸上。
经过一篇黄河颂的分析,二娃子逐渐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体会文中意境,这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说史无前例了。
接下来,二娃子回想着语文课本里自己背会的那些课文,都可以按照写作的方法分为三部分。
比方说谁是最可爱的人
开始,作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接着,通过讲述战场上发生的故事,来具体的说明为什么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最后,再次强调我们最可爱的人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爱戴的人。
接着二娃子把自己看过的课文挨个回想剖析,然后写在稿纸上。
把这几篇课文分析对比之后发现 ,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都可分为三部分,开头点题,中间详细阐述,最后来个收尾,最好是再次提到主题,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发现这个规律再去写作,最基本的文章结构就形成了,至于写得好不好就需要日积月累的慢功夫了。
积累词汇,成语。学会组织语言,积累名人名言,歇后语,对联,诗歌等等。
写作时经常运用名人名言之类的句子,你的作文让人读起来就会很舒畅,很优美。因此判卷老师也会很高兴给你打高分甚至满分。
不过,对于二娃子来说就要比一般人快的多。同样是积累,二娃子的速度是普通人的十倍都不止。
通过今天一下午的学习,二娃子已经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小学作文了,这不,找到写作规律后立刻就写了一篇,题目是《快乐的暑假》
我九岁的那年,大哥初中还没毕业,就去城里干活儿挣钱去了。因此,放暑假之后,我有了新的农活儿——放毛驴。
放毛驴是我们农村孩子最喜爱的农活。把毛驴的缰绳盘在脖子上,往窑厂的空地上一撒,大片大片肥美的青草是驴儿的最爱,他们满口满口地吃着青草还高兴得打着响鼻。
我们呢,只要毛驴不往地里跑吃庄稼,便可以放心地玩耍。做游戏,画几个格子拿个小石子就可以在格子间蹦来蹦去。捉迷藏,窑厂的砖坯垛和草丛是良好的屏障。
但是,最好玩又美味的是捉蚂蚱然后烤了吃。
立秋前后,正是蚂蚱最肥美的季节。各种蚂蚱在草丛里乱飞,我们跑来跑去忙的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就逮了好多蚂蚱,用狗尾巴草串起来,跟羊肉串儿差不多。
然后找个铁锹,把蚂蚱放在铁锹上,打开窑厂厨房的炉子,把铁锹放上去。火苗窜上来,铁锹上温度升高,烫得蚂蚱滋儿滋儿的冒烟,反复烤两遍,蚂蚱便熟透了。直接塞到嘴里,先前还泛着怪味的蚂蚱烤熟之后真是太香啦!尤其是母蚂蚱,肚子里还有很多籽儿,就像鱼籽儿一样,黄黄的,油油的,吃到嘴里有点软糯,真是人间美味。
很多时候,因为吃蚂蚱忘记了看毛驴,不经意间,同伴喊一声,“坏了,毛驴吃庄稼啦”,我们才发现毛驴又祸害窑厂周边的庄稼了,我们便一哄而散去找自己的毛驴。
毛驴吃饱了,小伙伴们也玩得尽兴了,眼看着太阳要落山了,大家骑着毛驴开始回家。
夕阳西下,小伙伴们骑着毛驴,悠哉悠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衬着晚霞,和着炊烟,农村孩子们的童年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的暑假生活,充实而快乐,令人终生难忘。
你看,再好的天赋也得用心学习,没有研究《作文宝典》之前,二娃子虽然大脑超级强大,但是也不会写作文。经过阅读作文宝典,努力分析,反复推敲,发现规律,现在的二娃子写出来的作文还很不错嘞。
这时候放学的铃声响起,二娃子也合上《作文宝典》,把两本书放回到书柜里。
二娃子刚把书柜门关上,张大胆儿和王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二娃子的传奇故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