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吴老将决心赴死,李首辅南下出谋(1/2)
吴家管家忙阻止:“老爷,您年事已高,再上战场恐怕对您不利。只带五万兵马,您真的撑不住的。”
吴襄抬头望了望远处的天,缓和一会说:“老夫这把年纪,已是风烛残年,还怕死吗?听着,只要老夫有一口气在,也不能令鞑子灭亡我千年的中华。赶紧向陛下请示!”
一个士兵又问:“将军,现在刚刚逃亡,凑不齐军饷,我们用什么熬住敌人啊?”
吴襄想了想,说:“是啊,这事差点忘了。三桂,你将家里运输来的家产一并卖光,换来的钱购点兵器。”
吴三桂大吃一惊:“父亲,这可行吗?那些可是我们吴家多年的心血啊,这么卖了咱家以后什么都没了。”
吴襄睁大了眼:“都这时候了,国破家亡乱世之中还管这么多么?赶紧听我的,能换点钱算一点。”
吴三桂只好按照父亲的说法去吩咐,将自己家的家产能卖就卖,什么古董字画都卖了出去,虽有不舍可也没办法。
李自成此时已经走投无路,接到密报也无奈,答应了吴襄出战的请求,随后对李岩说:“传夏允彝召见朕。朕答应南明的请求,向南明称臣,大顺军队一并归南明管理,停止内斗,一致对外。”
夏允彝接到命令,也带着李自成的诏书回南京。我们也忙着找那几个幸存的官兵询问情况。
一个官兵忽然想起了什么事,马上说:“我倒想起了一件事。前几日关外有几个人推着车,自称是外地的商人,要进关找人谈生意。他们都是汉人和蒙古人装扮,我搜了他们的身和车上货物之后没可疑的,于是放他们进城了。我那时想他们只是普通的商人,货物也都正常,不会有事的。现在看来,难道真的跟他们有关?”
吴国贵和杨铭也露出了质疑的眼神。吴国贵拽住官兵的衣领,喝道:“在这种紧急时期你说放他们进来就放?现在随时都有奸细,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他们要真是奸细,肯定是他们进来考察城内情况,找容易进城的关口,然后里应外合放鞑子进来的。”
杨铭问:“那他们有没有戴帽子?你们给他们搜身的时候没叫他们摘帽子吗?”
官兵猛地一抬头,眼睛一亮:“哦是啊,这一点我们都没注意!当时他们确实都戴着帽子或头巾,搜身的时候没摘他们帽子!”
吴国贵一听,直接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官兵怒斥:“这个你能忽略吗?最关键的就是帽子!鞑子脑后的那条辫子一眼就能认出来!坏了,坏了。你们可是坏了我们大顺的大事啊!先压下去!”
押走官兵后,我们都急得团团转,思考着下一步要怎么办。现在清军已挥师南下,先后占领了京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快要逼近淮河了,往西已抵达太行山,中华危在旦夕。
我在想,难道历史真的没法变了?发生的事终究还是要有的?又一想,不对!清朝反人类闻名天下,实在是逆天意、失民心,他们能够得天下完全是运气爆棚,命运一路顺利,我们这是在匡扶天道,团结人民,只要正义者齐心协力,一致对外,胜利终究是属于正义者的。这一次我们必须和命运抗衡,彻底打败鞑子。
几个人在营帐内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暂时坚守,有人说主动出击,有人说请南明军队先行进攻。这时,有士兵来报,皇上说有要事相告,召集大家进宫议事。
我们一同进了宫,得知了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这使我们悲喜交加。原来,南方张献忠和桂王朱常瀛已达成协议联合抗清,张献忠答应大西军也加入明军编制,桂王也派人送来了五万贯费用充当我们的军饷。另一边,早已降清的蒙古察哈尔余部宣布倒戈,愿意投诚大顺,一同反清,送来了几百匹蒙古战马、数以千计的牛羊猪和大量箭枝。清朝在占领的区域颁发了一系列恶政,强制汉人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役民为奴,同时封闭了关内关外的通道,两边人无法出入,并且还封锁了海岸,这些严重激发了百姓的不满,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了不少起义队伍反清。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说服他们联合抗清,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对我们大为有利。
坏消息是吴襄在太原防守,但是武器装备都是临时凑钱买来的,数量较少且不精良。而且清军集结了鳌拜、孔有德、尼堪三路大军共二十三万人攻打太原,都装备了几门大炮以及无数弓箭。这边天下初定,桂王的军费刚刚到,购买兵器以及运送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本来不及支援。吴襄五万军队要对抗敌军四倍之多,武器又强于己方,恐怕凶多吉少。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沉默了。吴三桂执意要带兵支援父亲。李岩劝说吴三桂稍安勿躁,还要谋划更重要的事。李岩说:“眼下是策划如何将我们的各个势力拧成一股绳,有效合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团体,不可节外生枝,然后找到突破口一举歼灭清奴,平西侯千万不能冲动,老侯爷肯定是要救的,但此事还不急。”
吴三桂暂时安稳了一会,打消了救孤身救父亲的想法。随后李自成说:“现在只等南明那边的消息了。”
三天之后,南明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学生穿越之重铸华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