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开创主-供模式飞机研制体系(1/2)
温馨提示:
【本书以写实为主,带有一丢丢科普功能,非玄幻、非脑洞、非言情,无聊中穿插小小幽默。题材非常小众,适合军工发烧友、资深技术宅、职场小迷妹。航空工业的工艺路线、专业术语琳琅满目,希望各位读者能通过本书感受几代航空人的艰辛和家国情怀。】
【故事中人物、地点、名称、事件、技术路线已经过艺术加工,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涉密情节纯属虚构,中情局不会感兴趣。请可怜小编,别向保密局举报,万一被请去喝茶,小编的稿费都不够来回车费!除非您多多打赏。】
【欢迎多多留言评论,小编有则改之,无则……是不可能滴。新手不易,非喜勿喷。】
☆☆☆☆☆☆☆☆☆☆☆☆☆☆☆☆☆☆☆☆☆☆☆☆☆☆☆☆☆☆☆☆☆☆☆☆☆☆☆☆☆☆☆☆☆
“鸿彰,准备到1号楼的101会议室开会,叫上小强、老马、小樊和小苏,一起过去。我去邀请各位老专家。”
“还有,记得把笔记本电脑带过去,做好今天的会议记录,今天要敲定几个事儿。上次经理部的小妹子做的会议记录我不认可。”
早晨,上班时间刚到,没给缓冲时间,部长就满面踌躇地来到我办公卡座前安排工作。
部长的风格从来雷厉风行,她总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把复杂的工作逐次安排下去,让人无可挑剔。
经理部的人早早地就把会务准备安排到位,会务准备三要素“会议通知、会议资料、会议用品”已齐刷刷地准备完毕。
会议通知是九点整开会,到八点五十分时,各部门都陆陆续续提前十分钟到场。
通飞华南公司由项目分管副总经理高兰带队,制造工程部王彬部长携返聘专家和年轻技术骨干参会。
通飞研究院由项目分管总设计师黄俊才带队,研究院下属的总体室、结构室、动力环控室、航电室等全部科室主任参会。
通飞总部由董事长兼总经理傅家俊出席并主持会议,各分管副总经理列席,总部直属的经理部等职能部门一把手列席。
长长的大会议桌对面,坐着的是,来自国营172、132、122、182等主要供应商的领导和技术代表。平时感觉格外宽敞的大会议,今天显得格外拥挤。
会议开始,会场气氛显得格外凝重。董事长和对方简单寒暄几句之后,随即开启了今天话题。
“首先,非常欢迎远道而来的各兄弟单位的代表们到珠海,到通飞来作客。”
“AG600水陆两栖飞机项目的设计工作,由通飞研究院牵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设计,即将进入详细设计环节。”
“和当年水轰-5的情况不同,现在整个中航工业集团的组织架构,以及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所以,在AG600这个项目上,通飞公司决定与时俱进,借鉴商飞公司在ARJ21飞机上的成功经验,决定根据现有条件,适时采取一种全新的大型飞机研制模式。更充分地发挥中航工业集团系统性的力量。”
“这个系统性的力量,来自哪里呢?就来自通飞研究院、通飞华南公司,以及各兄弟单位。”
董事长的措辞恰如其分,既不暴露自身缺点,又给其他人留足面子,有理、有力、有节,简直无懈可击,领导就是领导。
“我们将在AG600项目上,开创以中航通飞为“主制造商”,各兄弟单位为“供应商”的‘主-供’模式大型飞机研发体系。”
“之所以称为体系,是因为围绕着明年的珠海航展AG600参展作为短期目标,实现2014年首飞为中期目标,2018年交付第一架飞机为远期目标。”
“在详细设计、工艺路线、转配协调、外协制造、数据传递等环节,将采取通飞与供应商、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广泛协同的方式,同步推进设计环节、制造环节以及试飞环节的具体工作。”
“工作没有主次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最大程度缩短研制周期,这是我们提出的‘主-供’研制模式的精髓。”
傅总所称的“主-供”模式大型飞机研制体系,其实,最早是王部长带领制造工程部返聘专家、年轻骨干团队,讨论的成果,只是现在放大到集团层面。
“主-供”模式最初的设想是要解决项目研制前期的突出问题,中航通飞珠海基地,并不具备“大而全”的设计生产条件。
首先,AG600飞机全机预计有超过130万个零件,中航通飞珠海基地,只有一个飞机总装车间、一个试飞机库、一个部件装配车间和一个复合材料生产车间,不足以胜任从小部件生产,到大部件装配,再到设备安装,再到试飞。
其次,中航通飞研究院各个专业科室的人员配置和能力也严重不足。除AG600以外,同时还要兼顾其他项目,精力过于分散。
以及,从中航工业集团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国军工崛起之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