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征服了旧图书馆又多出了一座新的(1/2)
在高中时代,就听说过一代文豪钱钟书,能记得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每本书的位置。
受此启发,我决心效仿前辈,在毕业离校前,读遍图书馆,要记住每本书所存放的位置。原因无他,就是:要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完成最广泛的基础知识积累!
从大三下学期末开始,大学生涯的课堂时间基本结束。除了吃饭、睡觉和写毕业论文外,我大部分时间是在西工大图书馆度过的,用“博览群书”来形容,并不为过。
“老王,听说你工作定了,去哪里?”有段时间没见小黄了,不知道他从哪里冒出来的。
“是的,中航通飞。”
“诶,不错诶,就是上次我给你介绍的那家吧?总部就在广东珠海,做通用飞机的,回南边好一些。”小黄一脸军师样,巴拉巴拉地给我出主意。
“要不你也报一下,咱们一起回南方嘛!”我的小心思呢,拉一个一起去,有个伴。
“哎,你有所不知,我现在谈了个女朋友,她父母让我去172厂,我现在是回不去了”,小黄一脸无奈,又刻意强调了一遍。
听罢,此刻我心里有一千匹草泥马奔腾而过,我们是“脱单困难户”,他爱情事业双丰收,怎么感觉也是困难户一样,又在嘚瑟?!
“我去图书馆了,下次聊。”挥手致意,径直走向了图书馆的方向。
没有了考研和求职的压力,在一种极其放松和纯粹的心态之下,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征服图书馆的历程。
西工大图书馆是一座看起来很旧的四层楼房,外墙面浅灰色,土得掉渣,与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楼无异。
图书馆大门朝向平时上课的西教学楼,门口前方有一座铜雕像,雕像是一本翻开着的书。
雕像前方不远处是几座环形水池,夏天可以看到荷花盛开。水池旁边种有很多松柏树,松柏树下是我平时背英语的地方,之前每背完一篇英语文章,就会在树干上刻上记号,现在还依稀可以看到。
图书馆每层楼都很大,除了公共区域不放书架以外,每个楼层还有四个大房间,每个房间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很多钢制双位书架,每个书架之间只有一个身位的距离。
根据书架的数量计算,整座图书馆的藏书量在30万册左右,即平均每层楼有约7万册。
图书馆所有书架均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序号进行排序,一层主要为文学类藏书,二层为其他社科类藏书,三层为理工基础学科藏书,四层为工程应用类藏书。
文学类书籍是图书馆最热门的外借书籍,固定在书架上的书很少,往往都是借书的人拿过来刷一下校园卡,算是归还了,又马上借走。或者刚放到图书管理员的小推车上,又被人借走了。
一层剩下的书,几乎都是晦涩难懂的冷门文学书籍。
既然定了毕业前扫荡图书馆书籍的目标,那就攻坚克难吧。
先从《资治通鉴》丛书开始。《资治通鉴》据说是毛主席读了17遍的书,原版全书共294卷,但图书馆的藏本只有19册的流行阉割版,但依然保留了精华。就是纯文言文的版本读起来确实费劲。
《资治通鉴?汉纪》“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资治通鉴?唐纪》“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
司马光倾尽毕生所学,绘制的这套描述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鸿篇巨制,确实从中受益颇多。
多读文书书籍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明理。博览一层书海,最深刻的体会是,几千年来,人类技术飞速发展,但人性依然未变。与西方重“术”的研究不同,咱们的老祖宗花了几千年的时间来研究人性。
一层往上,就是其他社科类书籍。最靠近门口的是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书籍。《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概论》等等。
在初高中,我对哲学就很感兴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等等概念,又依次系统性地复习了一遍。
记得一句名言“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让科学理论开路,工程技术实现应用,哲学则是最后的归宿。
博览群书这以后,更加明白,现实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最简单的哲学原理,无非就是三个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西工大没有像哈佛那样的24小时图书馆,早晨八点半开门,晚上十点钟关门,这也是让我很恼火的地方。只能在每天晚上关门前最后一刻借出大捆的书,抬回宿舍再慢慢看,第二天清早又还回去。
某天,和往常一样,我急需奔向图书馆。刷卡过闸机,撞见班上同学张鹤,在门口左侧的查询电脑上一通乱点。
“张鹤同学,你在找什么?”我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国军工崛起之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