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开篇:突破第一岛链(1/2)
“报告001,还有15分钟进入巴士海峡” ,机舱内突然传来了载机组的通报,全体机组人员突然警惕了起来。
这是“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军用版改型以来,第一次执行出“第一岛链”的远洋军事侦查任务,行动代号“海鸥”,我是本次任务的总指挥,编号001。
行动分为载机、监视雷达、数据处理、数据显示与控制、敌我识别、通信、导航与无源探测、掩护与预备、指挥9个小组。除载机组由2名飞行员和2名机械工程师组成外,其余每个组2人,总共20人。与好莱坞电影所常见的场景不同,除2名飞行员以外,其余人员均穿着脏兮兮的外籍渔民的衣服和帽子,全身被晒得黝黑发亮。全员没有佩戴任何显示国籍的标记,没有携带任何显示国籍的用品。
“各组做静默前的最后一次情况报告”,我打开驾驶舱门,走到机舱中央,左右两排的各组人员,正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数据仪表。
“载机组!”
“方位,经度121.7948,纬度21.3476;飞机时速505公里,航偏0,飞行高度98米;发动机、起落架、尾翼、外翼、活动舵面、舱内气压、飞行姿态正常;机外海浪2米、东南风3级未发现乱流、温度26℃、湿度75%、气压101.31、能见度良好,一切正常”,载机组组长报告了主要飞行数据和环境参数。
“监视雷达组!”
“未发现空中强波信号,未发现海面强波信号,未发现路基强波信号,未发现民用公共频道抵进信号,无信号可疑点!”监视雷达组组长报告了雷达监视情况。
“数据处理组!”
“一切正常!”
“数据显示与控制组!”
“一切正常!”
“敌我识别组”
“一切正常!”
“通信组!”
“卫星主通道正常,备用通道正常;机载通道正常,机载备用通道正常;单机通信正常!”
“导航与无源探测组”
“一切正常!”
“掩护与预备组!”
“一切正常,准备就绪!”
“非常好!”我带着无比坚毅的声调,眼神里充满了光。
“下面,我最后重复一下本次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利用地球曲率的特点,贴紧海面超远距离、超低空飞行,以躲避多股潜在敌对势力的各型雷达探测,从巴士海峡出“第一岛链”到达东南太平洋深处并安全返回,往返4000公里,沿途搜集海情、气象、航线、敌对势力的探测特点等情报。这是“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军用改型以来,首次独立执行任务,没有战机护航、没有海面支援、没有空中加油,甚至没有任何国籍证明。”
“我们这次任务意义重大,让敌对势力妄图利用‘第一岛链’封锁我国的美梦彻底破产。我们要用这次英勇的超远距离、超低空飞行,在那些敌对份子的眼皮底下搜集情报,证明我们强大的祖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拥有了在超远距离上,实现超低空突防、超低空侦查、超低空投送能力的国家,让敌对势力的雷达和导弹成为一堆废铁!”
“再次重申行动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按预演程序操作,被敌机发现、跟随和击落时,随时准备启动自毁程序,所有人员分散带救生衣跳伞逃生,跳伞以后一律不允许说中文,在公海上,你们没有国籍,也不会有人去证明你们的存在。你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可能会被捕、可能会牺牲,但请记住出发前的誓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各机组人员轻声而坚毅地宣誓。
“时间到!各组听我口令,按既定程序,开始进入无线电、人员静默状态,最大程度减少被探测的风险。”飞机以6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超低空穿越巴士海峡上台湾省所属的小兰屿和菲律宾所属的伊巴维特岛连线的中点,继续进入东南太平洋深处,前后有1个小时左右的静默期,以避开敌对势力常年部署在巴士海峡两侧,专门针对中国的雷达探测网。
安排任务后,我坐在舷窗边,静静地看着脚下近在咫尺的海平面,依稀可以听到海浪在轻轻拍打。远处,海天交汇的地方,清晨微微的亮光正一点一点的洒向广袤无垠的大海,我慢慢地进入了回忆。
我叫王鸿彰,今年35岁,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最年轻的总工程师,全程参与了AG600飞机的关键技术攻关、部件制造、总装生产线设计、结构装配、系统安装调试、试飞、各型号改型,随AG600参加了扑灭四川西昌森林大火、冲绳海域救援日本籍遇险船员和永暑礁测绘行动。
平时,明面上,我是某材料科技公司的老总,但实际上,我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的一员,是今年在航空系统内发展的一批执行特殊任务的预备役人员之一。
回想过去,往事历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国军工崛起之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