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四章 、沈家孙女(1/2)
杨氏母女说了一回话,又说起白家现在居住的地方,杨氏道“说是借的宁家的,以后要还回去。”
杨夫人思量一番,又嘱咐女儿一回,前院传来消息,已经到了归家之时。
杨氏夫妻刚到家,正同敏娘说话,却是沈氏姑嫂从外边进来,身后丫鬟手里抱着不少东西。
杨氏向沈氏欠身,明月姐妹姑侄学着她也欠身。
沈氏笑道“弟妹回来了?”又对敏娘道“我们今儿买了一匹料子,正好给祖母姨奶奶们做衣裳。”
敏娘道“你有空赶紧做,我回家时带上。”
杨氏闻言心中一动,不动声色笑问“娘还要回去吗?”
敏娘道“可不是?若非玉堂成亲,我们也没想过来京城的,一则家中亲戚都在一处,二则家业也在那里,这京城虽好,却不是我们这样的人长久居住的。”
沈氏已经隐隐有了泪花,道“娘要是回去了,媳妇在这里可就孤苦无依了。”
敏娘笑道“说的什么话?明珠也在,宋温陈澈两家也在,还有你妯娌,哪里就要我了?万一有事我也帮不上,还不如多去拜访你祖父的故旧。”
敏娘自是盼着一家儿女都在一处的,只是孩子们都大了,各有各的前程,她也不能都拘在一起,且她已有思家之情,对沈氏道“且你祖母同沈家祖父母还在松花县,只怕你大哥大嫂照顾不周。”
明月笑道“三嫂赶紧哪里发个财,买了大院子置办产业,咱们一家都搬过来住一处。”
沈氏笑道“且等今儿天黑,嫂子给你做梦给你偷金子去。”
婆媳说了不少话,用了饭,杨氏也回去了。
杨氏院子里伺候的都是杨家陪嫁过来的仆从,对她自是忠心耿耿,其中尤以她奶娘段氏和丫鬟秋霜为最,又受了杨夫人的训诫,最怕她家小姐被穷婆家占了便宜去。
因着敏娘说了要搬回去的事,秋霜欢喜道“真好,等白太太回去,咱们就能搬到姑娘陪嫁院子里去住了。到时候家中没有长辈,姑娘自个儿当家作主,省的受气。”
段氏先叫秋霜噤声,又对杨氏道“太太回去了也是好事。只三奶奶却是不回去的,白家在京城又没个落脚地,等宁家的宅子还回去,也不知是要买了院子还是要租住。要我说,要是买了院子还好,咱们就搬到夫人给您的陪嫁宅子去,也少了人说闲话。可要是租院子,姑娘丢开三奶奶住了大宅院,不说三房丢不丢的开,便是他们自个儿识趣不粘着姑娘,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对姑娘的名声也不好。”
秋霜不服道“姑娘住自己的院子,又碍着谁了?要怪便去怪他们祖宗不知上进,没给后代积下这富贵,关咱们杨家什么事。”
段氏道“理虽如此,到底不能直白做出来,且还要看姑爷的意思呢。”
因着此处白家下人没有几个,杨家仆人便有些松懈,杨氏主仆说了好一会儿,却不知玉堂在外听了个正着。
……
敏娘是要回去的,却也不急于一时。一则京城繁华,他们好不容易来一趟,也要多看几眼,二则宁家也是实在亲戚,他们家人少,也没有人说闲话,借了他家院子也不用急着归还。且进京不久,明珠有了身孕,宁家只宁四郎祖孙两个,人丁单薄不说,也没个亲近的女眷提点,不说敏娘不放心,白向荣也担忧。
加之宁家老爷子一再嘱咐白向荣多留一段时日,他们夫妻放心不下女儿,也就半推半就的应了。
于是敏娘时常带着女儿孙女两处跑。
此事暂且不提。
且说因着二十年前的一桩秘事,京中许多高官辞官的辞官,落马的落马,后来新帝即位,虽也替一些人昭雪,却也是人死如灯灭,丧志的一生不得释怀,前者不说,只说后者,如沈老爷子同宁老爷子,都是当年的受害人。
只是沈老爷子干脆利落,明知不可为而不为,早早辞官,卖了京城田产房屋,一家子回了乡,保下了一家老小;宁老爷子却相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被逼的不得不辞官,却也依旧抱着侥幸,留下了京中家业准备重返,却惹得那些人要斩草除根,害了一家老小性命!
如今时过境迁,京中权贵或屹立不倒,或你来我往,只除了两家的世交好友,其他人对二家也不再关注,谁也不知这状元和进士,竟是两家的后辈!
便是同白家做亲的杨侍郎家,也只当白家三儿媳妇出自小官小户之家,只是被教养的好罢了!结果杨侍郎出门赴宴,旁人问他沈家的近况,他却一字不知,有同他不对付的忙奚落道“圣上已经昭雪,都知道沈太师乃是受了冤屈的,杨侍郎又何必一边同沈家连姻,一边不承认,倒是显得两面三刀了。”
杨侍郎气得脸色铁青。
又有人道“不光如此,杨侍郎新嫁女儿的小姑子,嫁的宁状元,便是宁老丞相的孙子。啧啧,杨侍郎真是好命!”
杨侍郎忍着宴席散了,回家后问夫人道“心儿婆家三嫂是哪里人士?她大小姑子的婆家是哪里人?”
杨夫人不在意道“她那妯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风落满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