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章 、雪里泥(1/2)
白向荣和姚氏和离时有多丢人,这回娶媳妇就有多风光。毕竟秀才家的闺女,读书识字的,本身沾染了书香气,高人一等,同他们这些泥腿子云泥之别。
且这敏娘真如传言一般知书达礼、进退有度,不管是喂驴喂鸡,还是做饭缝衣,样样都拿得出手,白婆子见此,忙将家里的事丢给她,自己专心带几个孙子。
白向荣吃够了姚氏例外不分的苦,见敏娘这般贤惠,心里很是高兴,回门时又资助了岳父五两银子的盘缠。他岳父郭秀才既然嫁了女儿给白向荣,便没有再嫌弃他是个泥腿子的道理,知道白向荣父亲去世时他还只是个半大少年,一些事也没人教,自认为岳父有教导女婿的资格,等吃过饭,便同白向荣说私房话,道“我也不知你是哪路发的财,既然你敢娶我女儿,这家底定也是不少的。不过老话说得好,穷人乍富便轻狂,好好的财散出去都没个声响。我观你行事稳妥,只是少了长辈指引。我且比你多活几年,便教导你一二。”
白向荣忙起身听岳父教导。
郭秀才道“你如今有了钱财,便多置办些土地,一来告知旁人你的钱用完了,二来这田地也是几代人的营生。”
白向荣应是。
郭秀才又道“平民百姓之家,即便有财,若是没个靠山,总要叫人欺负,你家如今有两个儿子,可送去学堂,若是侥幸博得功名,便是你祖宗积德,便是没有功名,那认得几个字,将来也有出路。”
白向荣连连称赞。
一回到家,便四处打听买地的事,结果还有几家生病的、赌博的、急用钱的,还真要卖地,白向荣都买了回来。
又听了秀才岳父的话,做长远打算,且这两年在外头,他实在体会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不说冠个读书人的名儿,旁人都高看一眼,便是同人做买卖,也少了在文书上吃亏。
因此下定决心送两个儿子读书,如郭秀才所言,不说考中功名光宗耀祖,便是能认几个字也是好的。
只是如今已经十月,只能等来年去找学堂。
敏娘同读书打交道惯了的,知道哪里有学堂,如何送孩子去上学,束修几何,该给夫子准备什么礼品等,一一向白向荣说了,白向荣想了想,便向妻子问计策。
敏娘也想了想,道“白水镇上便有个办学堂的老秀才,我爹说那人品性端方,学问也好。”
如此便定了白水镇的学堂。里头教书的老秀才姓刘,口碑极好。
白向荣自己跑了一回,又带着两个儿子到学堂,刘夫子考校后,约定来年开春就送金宝银宝去读书。
白向荣又同褚老三商议,他每日去镇子上拉人,顺便接送金宝银宝,白家每年给他四百小钱做车资。
此事告一段落。
且说进了十一月,天气越发严寒,又连着落了几场雪,大雪将整个杏花村盖在底下,此处宛如世外桃源。
这景色好,人和牲口却冷的不成,亏得白家的老房子还没有拆,做了牲口圈,一头牛和两头驴挤在一起取暖,鸡也躲在鸡窝里不出来。家里那头驴去年春发情,还是宋盛姐夫拉去配的种,后来生了一头小毛驴,如今也半大了。
白向荣舍不得媳妇受冻,自己早早起来将院子里的雪铲进花园里,又扫了路,喂了牲口和鸡,一家人吃了饭,便挤在厨房的炕上,地下有个铁炉,架了个铜壶烧水,白向荣吸溜一口热水,看着炕上拧绳子的儿女,做鞋的老娘和媳妇,手里有钱,家里有粮,心里没个烦心事,只觉得日子再没有像这样好过了。
正感叹着,便听见有人打门,白向荣不情不愿的出去开门,却是本家叔叔白长虎过来。
说起白家,在这杏花村也是大户。据说早年战乱时,白家夫妻逃到杏花村,就此扎了根。夫妻两个按着辈份便是白向荣的太爷爷太奶奶,二人生了两子,长子便是族长白长德、白长虎、白长林兄弟的父亲,次子便是白父、白长义兄弟的父亲,白向荣的亲祖父。
如此算起来,白长虎也是白向荣的堂叔,欠了白向荣羊钱。
白长虎来也不为别的,只因家里没有柴烧炕的,因白向荣家有驴有牛,便来讨要一背篓。
白婆子勤快,烧饭烧炕的柴火攒了一土窑,家里冬天烧两个炕,一冬天也烧不完。白长虎顶着一张老脸跑来要柴火,白向荣也回绝不了,只叫白长虎进去烤火吃一碗热水,他去瓷瓷实实按了一背篓烧炕柴火背出来。
白长虎等着柴火烧炕,放下吃了半碗的水,背上背篓就走了。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白家大爷生了兄弟三个,除了老二白长虎日子贫穷至极,老大白长德和老三白长林日子都好过。却不知放着亲兄弟家不去要,偏偏跑来堂侄儿这里。
白婆子却道“那兄弟几个有仇呢。”
白向荣不解其意。
白婆子笑道“你太爷太奶奶去的早,家里你大爷当家,后来分家时哄了你爷爷三十亩地,外加一口土窑,家里其他的东西都留下了。那时候你大爷家富的很,牲口有两对,分家后立马盖了新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风落满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