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1/2)
‘骆大人的买卖!’
王家良此话,让刘宁的心头猛然一惊,随后用一种惊讶、错愕以及愤怒的表情,不可思议的望着王家良。
他知道这年头洋人都坏的流脓,可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标榜自己是‘洋儒生’,熟读儒家经典的‘中国通’,居然在私底下也会干这种灭绝人伦之事。
"骆大人素有仁爱之风,为何......"
刘宁话还没说完,便被王家良急忙伸手捂住了嘴,"俺滴个亲娘嘞,这话可不兴说啊,大侄子!"
"都是读圣贤书的,咱大清当官的能做,凭啥骆大人他就做不得!?"
小声辩解了几句,王家良这才松开捂住刘宁嘴巴的手,"大人之所以这么做,那是因为......"
王家良一边领刘宁等人绕进总督衙门旁边的小巷,一边低声将事情的来龙去娓娓道了出来。
整件事的起因,还要从两年前的第二次侵藏战争说起。
因为恰逢日俄战争刚刚爆发,担心过度刺激‘我大清’会使其倒向俄国的印度总督寇松,越过想要一举出兵鲸吞掉大清西南边疆的印度陆军总司令基钦纳,向已经率部攻陷了拉萨的英军少将麦克唐纳下达了撤军命令。
当麦克唐纳即将率军返回印度的消息传至总司令基钦纳耳中,这个率军打赢了苏丹战役、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猛将,领着一众侍卫冲到了总督衙门,愤怒的质问寇松为何要绕过他以及军事委员会,直接向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
对于基钦纳的质问,寇松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解释,只用一句‘无可奉告’便傲慢的打发了对方。
寇松的傲慢态度,让基钦纳这个被人尊称为‘王中王’的男人,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要不是身旁的侍卫们拦着,情绪激动之下的基钦纳差点掏枪打死对方。
虽然没闹出人命,但寇松和基钦纳的梁子却也就结下了。
殖民地一二把手之间的明争暗斗,下面的一众文武官员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纷纷开始选边站队保全自身地位。
因为负责军队后勤补给、行政文书工作的殖民地军事委员会,直属于总督衙门的缘故,为了压服基钦纳这个孤傲冷峻的老头,寇松直接减少了那些支持基钦纳部队的补给与薪资。
而且为了彻底逼走基钦纳,在寇松的暗示下屯驻在各地的殖民师,开始有计划的在各地挑拨种族及宗教矛盾,利用此起彼伏的暴动耗干这些支持基钦纳部队的精力。
在寇松看来,这是一个既能削弱政敌实力,又能最大保存殖民地实力的好办法。
但是......
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刚刚经历了布尔战争导致自身元气大伤的嘤嘤嘤,现在最需要的是印度这颗王冠上的宝石狠狠嘬两口回血。
你身为十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印度总督,在此危难时刻不想着为国尽忠,居然为了争权夺利搞这么肮脏龌龊的戏码,这不是和国王殿下‘休养生息’、‘到处搅屎’的国策背道而驰吗?
恰逢外交部大臣爱德华·格雷因日俄战事出访日本,途径英属印度时看到殖民地上下人心惶惶、遍地狼烟,在震惊之余将此事用电报传回了唐宁街。
时任首相贝尔福此时正因为关税改革而焦头烂额,在获知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了暴乱后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发电报斥资寇松、基钦纳二人,命令他们停止内斗在一个月内平息此次暴乱,否则严惩不贷。
按理说首相都下场劝和了,双方再怎么不对付也应该借驴下坡就此打住,但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
就在二人准备握手言和之际,贝尔福首相却因为关税改革被弹劾下台了。
消息传回殖民地,刚刚才有所缓和的局势立刻又焦灼了起来。
为了打击对手,寇松甚至暗地里让人引爆了湿婆教和新月教的宗教冲突,将原本就混乱的局势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峰。
印度殖民动乱的消息很快又传回了伦敦,一向以思想懒散、轻浮好色而著称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在听了属下的汇报后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将自由党党魁亨利·坎贝尔·班纳曼召进宫中,强硬的要求对方即刻组阁担任首相解决此事。
虽然班纳曼一直有施政温和的美名,但是作为第三个升任首相的苏格兰人,其施政手段和铁腕程度比党内的帝国主义分子还要强硬。
在接任首相的第一天,这位因奉行中间路线而饱受诟病的自由党党魁,直接发电报解除了寇松和基钦纳的职务,并借机清理了英属印度体系内大量的保守党官僚,准备用空出来的位置安抚党内同僚,以及在议会中与自由党形成政治联盟‘进步同盟’的工党官员。
英属印度殖民地官僚的大面积下岗再就业,虽然令保守党义愤填膺、人心惶惶,却也让骆克哈特这个威海总督看到了升迁的希望。
在印度总督这个金字招牌的吸引下,骆克哈特开始频繁的给贸易大臣兼殖民事务大臣劳合·乔治发电报,请求对方看在自己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波罗的海之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