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4章 不是尾声的尾声(1/2)
第一百零四章不是尾声的尾声
阎尔梅在燕京东华门忙活了近半个多月,周进的“燕京烤鸭店”正式开业了。
这天是二月花朝,来尝烤鸭的顾客络绎不绝。其中有些有文化修养的食客,被店堂上匾额上的阎体大字“燕京烤鸭店”五个苍劲无力的大字所吸引,纷纷赞扬,加之燕京烤鸭烤制方法独特,味道鲜美,被京都百姓赞口不绝。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天子脚下传开了,一时生意火红。据说,就连康熙皇帝都惊动了,他曾微服来店尝了鲜儿。
过了二月花朝,很快先皇崇祯皇帝的忌日就到了。这天,陈子昂、周进和孩子们陪同阎尔梅上了万寿山,来到崇祯皇帝的陵墓时,雷震彪、雪贵妃、欧阳洵等,早早地在陵墓的牌坊前等候着他们。
祭祀礼仪不是按照大明朝廷规矩进行,而是按安徽凤阳民间祭祀方法进行,只在崇祯墓碑面前摆放了一只鸡和其它供品,要说特别的是周进从他的烤鸭店带来了一只烤鸭。
首先跪下敬香烧纸的是惠心师太,她每年的忌日都会来到夫君的墓前祭祀一次,除了脸色低沉外,倒没有哭泣,也许是她的眼泪哭干了,也许她现在是出家人,六根清净,没有民间的喜乐悲哀。
惠心师太跪拜后,雷震彪、周进、欧阳洵、陈子昂和周进的孩子们一一跪拜祭祀后,最后一个就是阎尔梅。
只见他跪下敬香三叩首毕,就从袖口袋里掏出了一个信笺。
阎尔梅顿时嚎啕大哭了起来,他边哭着,边哽咽地读着他写的《谒先帝陵哭之》:
遁迹江湖二十春,前来故国扫风尘。
煤山改作招魂路,柴市渐无洒血人。
褒剪圆蹄充靺鞈,缨蟠小顶饰金银。
可怜天寿诸陵户,犹点香灯哭忌辰。
痛哭的泪水,是清洗心灵房间灰尘的最好清洗剂。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人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有开心的、有惬意的;有痛苦的、有烦恼的,它们都在心灵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里就乱了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长期留存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走向偏执。所以清洗除尘,能使黯然的心里变得敞亮,把一些沉旧的痛苦扔掉,快乐就会产生更大的空间。
阎尔梅在旧主坟前痛哭了一场后,心情如释负担,整个人感觉到轻松了许多。他和妻子欧阳洵商量,决定重返江东,先去江州欧阳洵的娘家探探亲,再返回江苏沛县老家安居乐业。
欧阳洵很是赞同,但她担心地说:“夫君,我们南下一路路途遥远,可身无分文啊,如何是好?”
“这……”,阎尔梅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北上之行几乎是靠化缘和龚孝升等旧士同僚和文朋诗友资助,可现在没有惠心师太跟着,一个假和尚何处化缘,再找龚孝升借钱,老脸往哪儿放啊。雷叔的一点家当都支援了招饮寺的扩建,周进兄弟正处于创业阶段,也不富裕啊,找儿子媳妇借去,不行,他们与龚孝升是一家子,难以开口。
“夫君,这也不行,那也不得,找谁借去呢?”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行桥头自然直,容老夫再想想法儿。”阎尔梅安慰着说。
正当夫妻俩一愁莫展时,陈子昂满面春风地来到了招隐寺。他刚一落座,连茶水也没有喝上一口,就当着雷叔和惠心师太的面,说明了他的来意。
“师傅,师母,圣旨令我去江州任太守,临行前夫人提醒学生,师母是江州人氏,要学生上山请示您们,愿意一同前往否?”
阎尔梅闻后,灿然一笑说:“洵儿,这不,想什么就来什么,刚想睡觉,弟子就送来了枕头。”
大伙儿都茫然地望着他们夫妻俩儿打着哑谜。欧阳洵迫不及待地说:“愿意,愿意,几时动身。”
“这就动身。”
阎尔梅心里在打着小算盘,好不容易来北方一趟,河北邯郸还没有去游玩呢。
“子昂,南下你准备从哪儿渡黄河?”
“依恩师之意。”
“那就从邯郸过黄河吧。”
陈子昂赴任时,是雇用的一辆马车前行。魏相国一家,龚孝升一家,周进一家以及招饮寺的僧尼们都来为阎尔梅夫妇送行,他们一直将他们送出西直门外,望着他们的马车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方才离开。
只有惠尼师太还站在原地,双手合十地默默地为他们祈祷:菩萨保佑,祝好人一生平安!
这天,他们的马车来到邯郸的单县驿栈,单县县令王敬止率领单县社会名流张鼎臣、温虞蹲、李桐庵、周连山摆酒接风,一行八人畅饮后,就同登名胜古迹丛台。
把酒丛台四望遥,荒亭古柏绿云绡。
老成人式回车巷,轻薄儿题学步桥。
苏季从衡先枣肃,武灵骑射瞰秦昭。
平原未是佳公子,贪祸长平血未销。
阎尔梅的一首《邯郸登丛台》的七律诗刚念完,同行一片喝彩声。他见妻子在想心思,并未喝彩,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阎尔梅外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