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 深入虎穴(1/2)
营口火车站,月台上人头攒动,穿着呢子大衣的吴底提着皮箱走下一等车的钢制车厢。
东北的雪下的很早,这才十月,就鹅毛漫天了。片片雪花很快就盖住了大衣的肩头,吴底从里怀掏出烟盒,叼出一根,再从口袋摸出打火机,滑了两下,窜起的火苗摇曳着将烟点燃。吐出的轻烟混着冷风中的哈气,给视线遮上了一层薄雾。
不远处的三等车厢,里外都是人,裹着破棉袄的半大小子被大人推搡着塞进了拥挤的车门,挑着扁担的小贩在月台上来回奔走,卖个三瓜俩枣就够吃上几顿。
再回头看看自己一路坐过来的一等车厢,座位宽大,鹅绒包裹的软椅,能陷进半个屁股。地上铺着红毯,踩上去厚实舒软,车厢连接处还设有冲水式卫生间,因为挨着烧锅炉的机车头,暖气热的像夏天。与便溺满地、灌风结霜的三等车厢相比,这里简直宛若天堂。若非需要保持一副贪财好物的军统老油条“形象”来麻痹敌人,他又怎会坐这比三等车厢高出四倍票价的头等舱呢。
“吴长官!”
恍惚间,正出神的吴底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吴长官!这儿呢!嘿嘿。”一个瘦削的矮个子军官带着两名小兵忙不迭的跑到吴底跟前,气喘吁吁,“吴长官辛苦了!卑职营口交警总队总队附周赞,奉李总队长之命,特来接您。”
说着,周队附将手中攥着的照片双手递了过去,尴尬解释道“额,这...车站人杂,李总队长生怕我们认差喽,您别见怪。”
吴底掐着烟,接过照片,这是他初到北平时在军调处与蔡文治的合影,不知李安从哪搞到的。他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哼,拍的不错。”
周队附一面点头哈腰,一面朝身后的小兵吼道“还杵在那儿干什么?还不快帮吴长官拎行李!”
暮色四合,彤云向晚。吴底坐在道奇车的后排,窗外各色商号、饭庄、市场、戏台、茶楼飞掠而过。上回来的匆忙,如今细看,这座开埠八十年的港城,尽管城区不大,但商贸流通之盛,在东三省足可独树一帜,时人称为“关外小上海”。
但此时的吴底,无暇过多欣赏这片灯红酒绿,他满脑子都是临行前面见仇掌柜时,领取的那项特殊任务。
而今,营口的局面万分复杂。半年前,新六军的骁将潘朔端率领184师师部和552团在海城起义,举国震惊,当时正在沈阳督战的蒋介石闻言更是气得咬牙切齿,大骂“娘希匹”。与此同时,拒绝起义的550团也在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的进逼下,仓皇撤出营口,在北甸子一带悉数被歼。国军紧急从北满部队中抽调4个师增援,这才解除了营口之围。
一番鏖战,海城丢了、鞍山丢了,万幸营口这个海上通道还掌握在国军手里,由装备精良的“德械师”71军88师一部驻防,此外拥有三千人且全美械装备的营口交警总队也协同守备。
看上去,重回国军手中的营口防御固若金汤,可事实上,88师和营口交警总队早已势成水火,从划分防区时就争执不断。先一步撤回营口的交警总队抢占了西城商业区和港口工业区两大宝地,既远离前线,又有水路可退;而被一纸调令派遣至此的88师则被“挤”到了空旷破败、直面解放区的东城和南城。
比之沈阳站的尔虞我诈,营口的情势显然更加考验吴底的应变之策。这里不只有军统,还有杜聿明的心腹李安,以及中央军嫡系88师。前方战局变幻莫测,战场外的营口同样波诡云谲。
车子转了个弯,拐进西北街,在街东边的一座二层小洋楼前停下。
周队附屁颠屁颠的拉开后座车门,吴底抬头瞧了瞧,这小楼不高,身手矫健的人蹬几步就能攀上二层窗户。房子两边都是洋行,不远处还能看到教堂屋顶的十字架。
“那边是个天主教堂,以前这边洋人比较多,后来打仗都跑了,现在这些洋行基本都是中国人在打理。”顺着吴底的目光,周队附自觉介绍起来。
吴底点点头,抬腿向屋内走去。房中的家具显然都是新换的,但窗户上的彩色玻璃和瓷砖却留住了老洋房的味道。二楼卧室、浴室、卫生间一应俱全,这在营口可谓“豪宅”了。
“这房子原来是法玛家的。哦,是个英国的商号世家,打鸦片战争那会儿就来了,在营口开了很多洋行。光复后,这家人怕惹麻烦,主动上缴了这套宅子。吴长官,您看...可还满意?”
“周队附辛苦了”,吴底递了支烟。
对方有些受宠若惊,赶忙双手接过,咧着嘴胁肩谄笑,奉承道“您太客气了。听说您是戴老板学生,还备受东北行营督察处的文强处长器重。日后,还望吴长官多多提携”。
“周队附过誉了。你我同为党国效力,一切好说。”
一番客套后,周队附带人离开,临走前还特意将那辆道奇车留了下来。待众人远去,吴底关上房门,仔细观察起这座寂静的洋楼,在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转了个遍,对茶几、电话、挂钟、收音机、马桶水箱、床下、桌底...这些可能安装窃听器的地方统统检查一遍,好在一无所获,这才放下心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暗哨》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