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为什么学经济的人都要了解萨缪尔森?(1/3)
在经济学界,有个人非常厉害,他是: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现代经济学奠基者
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当代凯恩斯主义集大成者
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
空前绝后的经济学教材霸主
通过以上关于萨缪尔森的6个重要身份标签,我猜你已经对他的个人影响力和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如果你目前从事或未来想要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但却对他不太熟悉或者根本不认识,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帮你大忙,因为在经济学领域,谁人不识萨缪尔森?如果和同行谈论起来,连萨缪尔森都不知晓,那可能会让人感觉你的专业水平还没有达到入门的阶段。
如果你从事经济学工作,又酷爱钻研经济学问题,那下面的内容会很大程度地帮助你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进化与轮回,和一个天才少年一路飙升为经济学泰斗的神级成长之路。
萨缪尔森于1915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一个信奉犹太教的波兰移民家庭里,2009年12月13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他的一生,可谓是与经济学“相爱、相知、相守”的一生。
曾经他这样形容过自己与经济学的“前世姻缘”:
“如果说经济学是为我而设的,也可以说我是为经济学而出现的。”
毫不夸张地说,萨缪尔森的一生是为经济学的发展与传播而奉献的一生,他几乎见证了经济学理论在二十世纪的所有重要进展和争议,并且在诸多重要的经济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探索开拓者和积极参与者。
但是,除了他出版的那本经典不能再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的成长之路和人生故事所知甚少。
而就在本月,国内首次引进了关于萨缪尔森——这位神级经济学泰斗的详实类大部头个人传记《萨缪尔森传》,并正式在全网上架发行。
仅仅从整整860页、辞海般厚度的外观,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萨缪尔森本人在经济学界的重要地位。
免费读书萨缪尔森传【英】罗杰·巴克豪斯、姜井勇、柯珊珊0人在读 >
这本“典藏级”大部头传记的问世,给我们一个全面了解萨缪尔森的机会,同时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二战前后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和来由。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关于年轻人探寻自己道路的故事,一本关于经济学领域一位标志性人物的故事,同时还是一部经济学断代史。
相信对于很多经济学爱好者而言,阅读或珍藏这样一部关于萨缪尔森的典藏级传记,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
萨缪尔森曾经说自己因为遇到经济学而“出生了三次”,而这“三次重生”都是发生在他的前半生。这本书详实地复刻了他前半生(1915年-1948年)的人生故事和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历程。这位伟大的现代经济学奠基人——萨缪尔森和那段重要的历史,也将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和生活。
01
萨缪尔森
命中注定的“天选之子”
Founder of Modern Economics
萨缪尔森在一次演讲中曾经用第三人称来描述“经济学”与自己的关系:
“经济学这一行天造地设般地适合他,仿佛是历代经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归宿。”
而他也不枉负“天造地设”这个词,他对经济学研究具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热忱,“说他做梦都在思考工作也不为过”。
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在他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让我干这么好玩的工作,还要付给我这么多钱,我真是捡了大便宜了!”
1931年,萨缪尔森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时,他的年龄只有15岁,妥妥的“早慧天才少年”。
他说自己很早就有不同寻常的潜意识记忆。只是由于地理上的偶然性,他进入了芝加哥大学学习。
15岁的萨缪尔森在芝加哥大学上了第一堂课,这堂课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他多次将其形容为一次“新生”,因为是这次课让他得到了重生——一位经济学天才少年就这样诞生了。
这一天正是芝加哥大学开学,早晨8点,当萨缪尔森第一次走进芝加哥大学讲堂之时,讲座主题刚好是马尔萨斯脍炙人口的人口理论。
这一切迅速占据了这个天才少年的心,那一刻,经济学选择了他,他也选择了经济学。
《萨缪尔森传》中记载了萨缪尔森在当时的真实心情写照:
“在寒冷的 1932 年 1 月 2 日早晨 8 点,我就像进入了天堂,一个属于我的天堂。我迈进芝加哥大学的一间教室,从此迎来了另一种人生。”
然后萨缪尔森居然直接把自己的出生日期改为了1932年1月2日,地点就是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发疯日记本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