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九 章 攻占江淮(1/2)
十一月,刘文静抵达襄阳城,抵达襄阳后刘文静主持召开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第一兵团司令左棠,参谋长朱盛大,第三兵团司令赵子儒,参谋长钱北,第四兵团司令李鹏,参谋长博彦。
进攻金朝兵分三路,西路军为第三兵团进军荆州,牵制李章兵马!
东路以第一军团第三十一军贺炎部向大别山东段的司空山突进,刘文静亲率第四军团主力沿着汉水向鄂州进发。
为了配合刘文静的主力南下,第一兵团第三十二军刘整,和第三十三军河塔出部同时向金军发起进攻,目的是牵制两淮地区金的军力。
十二月刘文静率领中路大军南下襄阳城南一百公里的郢州,中路军水陆并进,延绵百余里。
郢州守城张杰统兵五千,严防死守。张杰在汉江江面上插满木桩,放置几十艘战船,用铁索连贯起来,整个汉江江面完全封死。
刘文静见状只好绕过郢州继续南下。十二月22日,援军抵达郢州南一百公里沙洋城下,沙洋守将王用拒绝投降。
刘文静见之开始下令攻城。人民军火炮轰击沙洋城墙!顿时火焰冲天,大量高句丽士兵通过云梯爬上城墙。沙洋很快被明军攻陷,守将王用被俘。
随后刘文静带领大军进攻新城,新城位于沙洋城南五里,守将边俊深得人心,防御部署井井有条。
十二月27日,新城副统治出城投降,边俊无奈散尽家财,鼓舞将士做最后的抵抗。到傍晚时分,明军攻破城降,边俊见大势已去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自焚而死。
1866年1月13日,元军抵达复州,复州守将投降。1月23日,刘文静率领大军率先抵达蔡甸。
此时曾藩也已经抵达鄂州,并率领战船驻守汉江口。汉江口西南岸边驻有汉阳城,在东北面由汉阳堡,曾藩将战船并列,用铁索连贯将汉江口封锁起来,并且在汉江口附近驻守重兵。
刘文静见曾藩防守严密想要从正面进攻定会付出巨大代价于是派水军从汉水通过轮河进入东湖,随后通过东湖进入长江。水军乘坐铁甲炮艇进入长江一路南下兵临鄂州,汉阳!随后刘文静命令大军从水陆两路夹击!
在刘文静的指挥下战至十七日和十八日汉阳、鄂州两城相继投降,曾藩见无法挽回局势,乘小舟顺江逃走。
随后,刘文静令大军马不停蹄继续沿着长江向东进攻。明军兵锋强盛,势不可当,黄州、齐州相继投降。1866年2月13日,驻守九江的守将向明朝请降。
1866年3月16日,曾藩再次率领14万大军离开建康,4月2日曾藩带领大军以及大小木质战船5000余艘抵达芜湖。
曾藩的前锋在4月9日就已经抵达丁加州。4月16日,刘文静率领的援军也抵达丁家州附近,在距离金军数里的地方扎营。
4月18日,刘文静率先发起进攻,刘文静以水军为主力,两岸步兵、骑兵夹着长江水陆并进,两军先锋率先遭遇。交战时金军的前锋不敌明军,阿柱率领自己的铁甲舰队快速插入金军的舰队中,金军木质战舰不敌明军铁甲舰!导致金军孙虎的7万前锋立即乱成一团,并开始撤退。
金军水师都统夏桂看见后,立即率领2500艘战舰撤退。夏桂经过曾藩的旗舰时,告知曾藩敌众我寡,无法支撑。曾藩无奈只能下令收兵返回。
刘文静见金军败逃立刻下令全军追击!14万金军在明军的的追击下全面溃败,夏贵逃往泸州,孙虎逃往泰州,曾藩逃往扬州。
丁家州一战,扬州金军的十四万精锐主力全部瓦解,粮草辎重,损失无数。
曾藩战败后,金朝大臣纷纷上书弹劾曾藩的误国大罪,要求处死曾藩,此时的曾藩湘军主力已经全军覆灭,没了和朝廷叫板的力量!太皇太后便将曾藩贬到漳州。在路上被嬨太后赐死!至此为金朝忠心耿耿的曾藩落得个这般下场!
刘文静在丁加州胜利后,继续沿江而下,4月27日,元军抵达采石,河州投降。4月29日,建康投降。5月2日,镇江投降。5月5日,常州、平江、广德投降,5月7日,江陵投降。此时,湖北的中西部地区几乎全部投降。6月郢州以及湖南西南部的大片地区投降。
长江入海口
第一舰队司令冠英带领舰队已经堵在了出海口。
“司令,情报部提供的情报说金朝的最后一支舰队此时已经在镇江口集结完毕,并且每十艘战船连成一排!”参谋长上官云说道。
“水师提督张世杰糊涂呀,连成一片是水师的兵家大忌!这次他败了!”冠英说道。
冠英说完就下令所有铁甲舰全部封锁长江入海口!
镇江江年,金军水师提督张杰与平江都统刘世勇、泰州知州孙虎臣率舰队应战。
明军水军指挥阿柱派遣阿塔海、董文、张洪等将领率领舰队迎战金军。刘文静大军水陆并进,两面夹攻,主力从中央突破,在明军强大火炮的打击下张杰的战船燃起熊熊大火!激战半日,金军的前军大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末代王朝之新朝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