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阴差阳错(二)(1/2)
府衙偏厅内,永安知府将师爷寻来商议。
师爷道:“老爷,实在不行,一会儿吩咐下去,见着读书人就往里拉,太子殿下不是定下只过一场即可参军造册么?”
永平知府笑道:“就这么办!”
李秀才晃晃悠悠被拥挤的人群向前推着,不知怎地被挤到前排。那书吏抬头一见是熟人,叫道:“怎么,李秀才,这几日就见你都来凑热闹,莫非今日想通了,要投军?”
李秀才打了个饱嗝,饱嗝混杂着酒气,说道:“呦,书吏,你看我这身板,能过得了几场。”
恰在此时,师爷正从门内出来,听到这话道:“此言差矣,读书人投笔从戎,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不也是一桩美谈么?”
看清来人,李秀才施一礼道:“师爷,不说别的,就这身高一项,我就……”
不等李秀才说完,他便被师爷拉着来到门楼前。李秀才摘下东坡巾,掂了下脚尖,笑道:“看!师爷,还差好好几指呢。”说着又踮起脚尖。
师爷眼疾脚快,也顾不得疼痛,把脚往李秀才脚跟下一伸,李秀才脑袋顶到了七尺五寸高的红绳,李秀才觉得脚下踩到什么东西,还挺硌得慌。
师爷附耳道:“不必谢我,我知你欲参军,只是碍于身量不足,今日特助你一脚之力。”扭头对衙役道:“带走!”
身旁的衙役们呆愣了一下,上前将李秀才架进去,更有好事的捂住李秀才嘴,免得他叫嚷。
门楼两侧兵士欲去拦下,可转念一想,身高是爹妈给的,不能因那两三指的距离,就让一个饱读诗书文人打扮的士子寒了心,报国无门,也就没动手阻拦。
师爷掸了掸鞋面上的尘土,来到书吏面前道:“那人你可认识?”书吏道:“认识认识,就是以前自比徐文长那狂士……”师爷冷哼一声道:“他呀,我说呢。”
书吏下笔写下:李仲都,二十二岁,以说书、代抄书信为业,家住西城西一长街。
李仲都被带入校场,酒劲醒了半分,心想:你个狗头师爷,待我高中举人后再收拾你。
他取过弓箭,合计道,我又射不中,也就不会被录取。念及此处,拉弓射箭瞄都没瞄,弓箭飘着飞了出去。三箭皆空,意料之中。听人报道:“下!”
又被拉到骑射场,两个衙役将他推上马背,李仲都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有些羸弱的战马跑出十余步后,李仲都挽弓搭箭,三箭未上靶。
准确说,中了一箭,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中箭的是报靶衙役的屁股,还好,没扎多深,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稿,何况是并未发力的弓箭。
至于为何衙役屁股中箭,那三箭,箭箭奔着衙役而去。衙役能躲开前两箭不知是李仲都未发力,还是衙役反应快。
李仲都见中箭之人被抬了下去,偷笑着心中嘀咕:让你们拿我顶缸,门外那么多人排队,偏挑日后的举人老爷。偌大的石墩子李仲都哪里搬得动,仍是试了试,也不能白来一趟。
朱慈烺听到知府的禀报,笑道:“这永安府人杰地灵,本宫还真不虚此行。”
知府陪笑道:“府中士子一听殿下前来募兵,哪个不争先。”
此刻,李仲都酒醒大半,心道,一会儿就能见到太子爷,也算没白凑热闹,如何探听前些日京师传闻的细节呢?
耿郅引李仲都来到大堂,进门便躬身作揖道:“学生见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脸色骤变,道:“说,你和那师爷什么关系?”偏头对知府喝道:“你可知罪!”
知府闻言不知所措跪地道:“微臣,实在不知殿下所说何事?”
朱慈烺冷声道:“何事?欺上瞒下,揣度上意,你且回去反省,待会儿再找你算账。”
先是在门口闹了一阵,后来又射伤报靶衙役,早就有人来上报,朱慈烺如何不知。
李仲都如今酒意全无,跪在地上。耿郅道:“殿下问你话呢。”李仲都道:“学生不知其中缘由,被那师爷强拉来,还望殿下明查。”
朱慈烺道:“你说你是被拉来的?那你为何一连几日前来校场门前驻足?”
要说是旁人,还未见得发觉。来应募者大多一身短打或着戎装,李仲都却是方巾道袍书生打扮,格格不入。又每次挤到前面,着实扎眼。
李仲都仓促间编不出个理由,便如实说来:“听闻殿下前来募兵,学生想一睹尊容……”
朱慈烺冷声道:“嗯?”李仲都不敢再隐瞒,道:“还有……听说殿下前些日逢凶化吉,特来应证,顺便打听打听巫蛊之事的细节……”
耿郅出声喝止道:“这是你该打听的么?”朱慈烺摆摆手,说道:“如你所说,你便不是来参军,将那受伤衙役的汤药钱亲自送去。”
李秀才以为自己至少也得挨个几板子,一听朱慈烺的吩咐,如蒙大赦,拜谢过便去寻那衙役。
耿郅道:“唉,一个秀才没招到,要不回京师国子监看看?”朱慈烺道:“有一个。”
见耿郅一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后明中兴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