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死里逃生(1/2)
宁无恙抵达淮北,此刻的他还不知家中的祖母给她收养了一个年未及笄的媳妇。
淮北天寒地冻,百业萧条。普通人家闭门不出,开着门的铺子寥寥无几。街上到处是流浪的乞丐和无家可归的难民。
淮北的父母官陈轼和一众官员在城门口迎候。
为首的陈轼拜见将军,宁无恙下马与陈轼询问灾情,陈轼答自封城之后死亡人数已过万,淮北城里人人自危,现在病人都集中在医局,人满为患。大夫至今没有找到可以根治的方法。
宁无恙传孙莆,询问当地医署官瘟疫的症状。医署官称患病者呼吸困难,高烧不退,高热致喘,最后气绝而亡。
宁无恙询问孙莆有何高见。
孙莆曾听师父罗兰说过前朝时期发生过此类症状,需排除有症状者,单独隔离,用雄黄、雌黄、朱砂皮肤消毒,服用特制的败毒散。无疾者仍需隔离避瘟,焚烧艾草、铺洒雌黄散驱除瘟疫。而最当务之急是寻找瘟疫的源头,避免有人再受感染。
宁无恙下令士兵搭起营帐先安顿好所有的乞丐和无家可归的难民,排除其中有症状的病患立刻送往医局。又让孙莆写下所有所需的药材送往淮中收集。
百余士兵挨家挨户排查是否有症状者,并把运来的粮食和木炭先分发下去。
因孙莆说此瘟疫可通过空气传播蔓延,宁无恙命众将士在身上撒上雄黄散,蒙上口鼻。雷将军则率百余人在城中四处焚烧艾草、清理污秽。剩下的将士们在城门外扎营,与城里的将士们轮流交换值守。
宁无恙与孙莆和医署官查看病例,据医局记载,瘟疫的第一批患者来源于江边逐渐蔓延到城中。
淮北地处盆地,江下游水源污染严重,却迟迟没有得到治理,治水官员被罢免官职,涉及到的官员收押待审。通报朝廷派来新的官员接任。
三日之后淮中物资送达,接替的士兵继续往返接送物资。每家每户由士兵们分发免费的药物和粮食。
南朝盛世,不仅有朝廷拨款赈灾,各地方也都发动民间捐款,使得物资储备充足。
孙莆和大夫们夜以继日研制败毒散初有成效。
医局隔离成三个区域,重患、中患、轻症。并区别治疗。所有的大夫集中在医局附近的营帐,轮流交替值守医局为病人治疗。
全城发布急令,传遍每家每户,在水源未得到根治之前,只可使用井水。所有商贩现在全部关张,官府分发补贴银两,不得违令。
在治理水源的时候,宁无恙和将士们一起亲力亲为,挖城壕,泄污水,清理河道,修筑堤坝,在河岸上种植树木。又分发种子,鼓励老百姓们在家种菜、织布。分发书籍,鼓励孩童在家学习。分发木炭和艾草,严禁铺张浪费,保证每家每户可以温暖度过这个严冬。每日有士兵巡逻,谨防走水。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宁无恙和将士们夜以继日的担起了所有淮北老百姓的生活所需,他们都消瘦了许多。但瘟疫的蔓延得到了抑制。老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而就在一切都在开始好转的时候,宁无恙突然病倒了,日益消瘦的脸上苍白无力。雷将军心急如焚。孙莆把脉之后又施银针,确定宁无恙是中毒的症状。
“你们快扶他坐起来。此毒剧烈,如果不及时解毒恐伤及五脏六腑,必死无疑。还好他遇见了我,小老我最擅长的就是解毒,能助他死里逃生。”
两个时辰过去了,众人心悬一线,孙莆在宁无恙的胸口和肚子上施针,银针密密麻麻的长针,由银变黑,宁无恙吐出一口黑血昏过去。
孙莆扶他躺下,把针收回,流出乌血,反复擦拭,直至见红血,抹上膏药,盖上被子。又叫人抓来所需的药材熬成汤药给宁无恙服下。再把脉,脉象开始平稳。
“体内还有残留的毒素,不能一次强制排除,需要每隔三个时辰再施一次针,灌药,反复直至毒素全部排出。宁将军现在身体很虚,需派人严加看守。”
雷将军犀利的眼神扫过一众侍卫:
“查出究竟是何人所为!”
“是!”四个侍卫应声跪地。
秦大海禀报雷将军:“前几日淮北兵部尚书与宁将军商议抵御北寇的事宜。除此之外就是陈轼陈大人,有参见将军议事。”
雷将军犀利的眼神中暗藏杀机,恨不能立刻把对宁无恙下毒的人碎尸万段。
此时宁无恙手下的兵力全都用在治理瘟疫上,不足和淮北的兵力对抗。如果贸然拿下两位重要官员审问,唯恐城内生乱。
从南阳调兵出发至北淮最快也需要十来日。路上务必会打草惊蛇。
雷将军下令,借送运粮草物资之名,在淮中调遣五百精兵,另外派人通知北玉城关的将领,派五百士兵前来支援,剩下的人严防驻守。又写了一封书信给宁武尚将军,禀报淮北生变,严守京中。
“小老我愿意助将军一臂之力。你们去前去抓人,我以避瘟为由去淮北兵营牵制住淮北兵营。”孙莆不仅擅长解毒,还会制泻药。他的泻药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唤君无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