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天工开物:风箱(1/2)
因为穆方知目前还没找到油田在哪,没法子提取沥青,再加上沥青路耐水性不太好,这附近又多农田,免不了的会渗水,至于舒适度和易修补,在唐朝还能管的了这么多?
因此穆方知将此次皇庄路面改造计划的选材定为了水泥。
水泥主要成分是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
前两个不难找,后面这个好在李世民送的那座小山让穆方知摸到了一个小型的铁矿口,量估摸着不是很多,但目前修个水泥路是够了。
今天时候也不早了,但在城外,并没宵禁一说,大家加个班,就能先把庄子到盐矿山的那条烂路先给打好路基。
一群人干的热火朝天的,上半身精光的不在少数。
若不是小秋还穿的严严实实的秋装,可能都会误以为适合打赤膊夏天已经到了。
为了赶进度,穆方知也参与其中。
你别说他魂穿来的这身子骨估计有老程家血脉的缘故,还算壮实。
再加上这些日子穆方知吃了不少不小心左脚拌右脚摔死的牛牛,又跟着许褚天天锻炼身体,整个人想比之前,秀气褪了几分,武将世家之风反倒添上不少。
干了大半天,虽然有些累,但还能接受,也在这干活的氛围中,一行人连带玄甲士都熟络了不少。
特别是刘清泉这群老兵,听说是殿下身边的玄甲士,那叫一个亲热,一边干活一边给他们讲着当年自己参加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战役。
这次前来的玄甲士年岁都不算太大,相比这些老兵虽然武力更强但见识相对少,听的也是津津有味。
等到傍晚吃晚饭的时候,玄甲士已经自觉给照顾起了这些老兵。
帮忙拿筷子,倒酒。
也不能说是照顾,更像是一种对于先行勇者的敬佩。
穆方知对于晚饭自然也不会小气,本就是食为天的掌柜,跟着自己干活的人那还不是好酒好菜的管饱。
当然酒得适量,吃完晚饭还要干活呢。
那条通往盐矿山的道路已经修整了大概五分之三。
想必今晚不等月上树梢就能搞定了。
老兵、玄甲士、匠人这群人也知足的很,吃的快,喝的少。
每一个都生怕自己吃慢了,对不住穆方知对自己这么好,特别是玄甲士,他们也都好酒,平常也住在长安的军营,自然是听说过怀阳酿的大名。
钱是其次,关键是经常有钱也喝不到。
而穆方知却将酒一坛一坛的都摆到了庄子里,跟他们说只要不影响工作,随便喝。
要不是他们是编制里的,估计早就跳槽给穆方知卖命了。
晚上天气还算晴朗,一群人打了火把插着,顺利将皇庄到盐矿的路给修整好了。
只等第二天进行下一步了。
……..
兴许是干活累了,穆方知一夜酣眠,直到天亮。
走出门伸了个懒腰。
其他人都已经起了,小秋也带着村里不多的妇人做好了早餐给他们。
清粥小菜加馒头,很简单管饱暖胃。
等大家都吃完了,穆方知下派了今天的任务。
所有人分成三个小队
第一队由刘清泉带着两个玄甲士,去附近村庄招些劳力开矿。
第二队由小秋带着十来个人回长安先去把蒸馏设备都给搬过来。
第三队则是穆方知亲自带领工部的工匠,去树林那边先开辟一块空地出来,简易搭建个作坊。
昨晚穆方知已经给阎氏兄弟看了自己画的木制风箱设计草图,自然,阎氏兄弟已经没有当初那股子惊讶了,换成别人他俩或许还得跳个脚,但这毕竟是设计出新式水车的穆六郎,搞出这个,正常。
要不说是唐朝的大匠作,两兄弟一看就明白了。
设计思路很是巧妙,风箱的两头各安装了一个设有活瓣的进风口,风箱的一边有一个开了一个风道,风道的两侧开了出风口,出风口的位置也有活瓣。
只需拉动风箱的拉杆,活塞就会被带动进行一起一闭,如此来回就能达成远比手持式皮制鼓风器和风扇更高的效率,从而让炉内的温度更高。
(木制双动作活塞式风箱始见于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而在宋以前,唐朝用的还是水力驱动的皮囊样式的,大多加装于炼铁竖炉)
阎立德还提出可以改造一下,加几个齿轮嫁接水车,从而变成水力风车,相对于人来推效率更高。
穆方知不由的给他鼓起掌,要不说古人聪明呢,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了。
不过因为这小树林距离河道还有点距离,暂时先不搞。
要不说是朝廷编制里的呢,一个个工匠砍起树来都是一把好手。
随着一声声“随山倒咯!”
没多大会功夫,就清理了一大块空地出来。
木匠掏出工匠,在阎氏两兄弟的指导下 ,就开始了木制风箱的制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惊唐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