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领养(1/2)
时不我待,祁老师和圣石开始安排这些流民去明州。
为了不耽误行程,节外生枝,他们包了三艘商船一起前往。150人,三艘商船,每船50人。
包船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运输大量的人和货物,而且铁铲、铁锹等工具都可以轻易的运过去。
在古代,包船费用并不是很高,更何况复兴坊之前用香料等物价,用非常便宜的价格换到的。
这些流民都换了新的衣服,理了头发,换了新的行李,显得容光焕发。
圣石和明娣陪着刘洵到临安办了手续。150多号人,都有了新的身份。如果3船人到了明州码头,码头人员看到这些人都没有身份,都是会拒收的。
在南宋,户籍非常重要,因为这和税收直接挂钩。在南宋,因为流民过多,导致地方税收不齐。因此,中央花了很多力气,来管理流民。
简单而言,你如果从临安到明州,路上有许多地方会进行查验。如果你没有户口本的话,是会被遣返的。
办理好户口后,圣石高价聘请了官邮,将办理户口的结果快递给明州。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大人,谢谢你了。”刘洵对圣石说道。
“没事的,你们安全抵达就好。”圣石回复道。他非常怕节外生枝,毕竟岳家军现在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已经投靠了朝廷。
岳家,只能靠现代人来复兴了!
他看过《满江红》这部电影,感动的热泪盈眶。倒不是情节有多出彩,而是能这么做的人少之又少。
乱世之中,唯有精神长存!
只要精气神在,大宋就不会灭亡!
从办理户口的部门赶回流民营地的时候,他们经过了一个集市,这是专门买卖人口的市场。
在古代拐卖人口被称作是“略卖”。而且各个朝代,对于这样的“略卖人”的处罚都是非常严重的。在汉朝的时候,拐卖人口是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罪,是要被处以“磔(zhe)刑”的。而这个“磔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要割肉离骨,断其四肢,最后割其咽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千刀万剐。
到了宋朝的时候,还出现专门买卖人口的市场:人市。同时,还衍生出了专门以买卖人口为生的人,他们被称作是“牙婆”、“牙人”等等。
而且宋代的人贩子和现代的人贩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以团伙作案,然后专门设立一个安身的地点,将被拐来的孩子,聚集在这里,然后在统一卖掉。
毫无疑问,这里的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贩卖过来的。从2-12岁,男的,女的,贵族出身的,贫民出身的。
有些是骗来的,有些是父母无法生存卖给人贩子的,有些则是父母病亡,孩子走投无路,被人贩子收走的。
在现代,人贩子无疑是应该千刀万剐的。但在宋代,这也是个活路。
有些良臣,因为进言而惨遭不测,连家人也连坐。轻则流放,重则全家死刑。其实在古代,流放等于是真正的死缓了,能走到流放地的寥寥无几。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苏东坡!
换做是你,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让他们和你一起去死,还是卖给人贩子,还有一丝活路?
突然,刘洵眼睛一亮,盯着一个“略卖”摊出了神。
这是一对漂亮的龙凤胎,年龄估摸只有3岁左右。虽然很脏,但是炯炯有神。
“好俊啊,哪来的,多大。”刘洵问到。
来了个40岁的大妈,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满脸横肉;但看到生意后,就满脸堆笑,褶子都被填满了。
这种人,别看年纪大,力气奇大无比。不听话的孩子,看到她的模样,立马就安静起来了。她有一双鞭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抽一鞭。死了就死了,反正杀鸡儆猴。
“这孩子,可是过去当朝礼部杜尚书的孩子!不长眼得罪了贾大人,全家流放到崖山。要不是我们,早在半路被弄死了。”
“这俩娃儿,别说命还真大,也乖巧,过来不怎么哭闹,也不像有钱人家的孩子。要不卖给你5两银子。”人贩子对圣石说道。
刘洵看着圣石,一脸期待。他把圣石支开,对他说:“大人,我想买了这两个娃儿。毕竟我老刘家都灭门了。”
刘洵一把年纪,白发人送走了许多黑发人。
圣石一声不吭,这种事情他得问复兴坊几位现代股东的意思。
多几个娃娃,那不是户口的问题,而是你圣石夹带私货。
“我一定会好好管理这些流民的!我也不会说是大人您给的银子。”
“就当我借钱的,成不?我用收成给您换,打多好铁我也愿意。”
圣石依然不说话,这年头被灭门的多了去的,不差你老刘家一个。
“大人。。我下跪了不成。他们长得太像我死去的孙子孙女了。我众多子孙都为了大宋而亡,我不怨大宋。但是,我老刘家也不能绝后啊!”刘洵已经劳累纵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白领做宋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