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大明皇帝培训班(1/2)
“到大明之外的地方花了?”朱元璋疑惑地看着朱由检,“先生,这是何意?”
白花花的银子,怎么能给外人?
在老朱朴素的心里预期当中,就算是银子多的花不完,那么也不能便宜了外人。
再说了,大明之外都是化外蛮夷,不毛之地,哪里有大明物产丰富,应有尽有,何必与其他人贸易。
朱由检看着朱元璋疑惑的表情,知道他的想法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于是,他耐心地解释道:“老朱,你听我慢慢说。这白花花的银子,如果只在大明内部流通,你也知道开采的越多,那么银子就越不值钱,到时候说不定和宝钞无异。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银子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你想想看,大明虽然物产丰富,但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自己无法生产或者生产不足的。
比如某些珍贵的药材、香料、珠宝等。而这些东西,恰恰可能是其他国家所盛产的。
如果我们用银子去购买这些东西,那么不仅可以满足大明的需求,而关键在于,这些银子对于我们来说随便开采,成本极低白捡一样。岂不是相当于用宝钞,到他国随便花!”
拿着宝钞,到他国随便花?
听了朱由检讲述,老朱就是记住了这最后一句话。
大明宝钞体系,原本就是老朱因为刚刚立国,国内铜银缺乏,不足以支撑货币体系。
所以才想出来的权宜之计,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的纸质货币。
但是后来因为超发,滥发,并且朝廷还不进行兑换,甚至收税的时候,都不要宝钞。
所以,明初的钞法,不但没有对贸易流通起到作用。
反倒是加重了朝廷对于百姓的盘剥,到最后就只能被废止。
老朱,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听到朱由检关于将多余的白银用于国际贸易的解释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他虽然是个开国皇帝,对于货币和经济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但受限于时代和知识,他并没有现代经济学那么系统的理论。
“先生所言,让咱茅塞顿开。只不过,若如此,以后大明就少不得要大动刀兵了。”朱元璋喟然长叹。
“呵呵,老朱实际上这也一件好事,开拓海洋,扫灭不臣,刚好也能够将诸藩王封出去,如此一来,不也是解决藩王之策的一个办法。”
朱由检话音刚落,老朱眼睛当即一亮,但随即他就又开口说道:“若是如此,倒是好像当年蒙元,扩张太过,只能够分封出一个个汗国。”
相当于朝廷出兵,出钱,最后打下的疆域却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朝廷的实力被削弱,封国的实力变强,从而引起内乱和分裂。
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毕竟,若是现在大明也像这样,帮助一个个藩王开疆拓土,那么因为距离遥远,朝廷无法掌控,最后不也会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
反倒朝廷因为付出太多,最后实力削弱。
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完全相同。蒙元的分封制度导致了内乱和分裂,最终使王朝走向衰败。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但要避免重蹈覆辙。”
朱由检当即便给老朱详细述说起来。
什么是殖民地,什么是殖民贸易,海洋贸易。总之,就是朝廷只会占据一些有利的位置,其他地区都要靠各个藩王自己开拓。
甚至朝廷还可以给这些有志于开拓外海的藩王借贷,反正是从倭国挖来的银子,就是亏一些也不心疼。
总而言之,朝廷不会负担太重,但是却享有宗主国一切的权利。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只要大明一直保持最先进的军事和技术,那么就不用担心被反客为主。
朱元璋听着朱由检的详细解释,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了解到,殖民地和殖民贸易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与蒙元的分封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先生的意思是,朝廷只需要占据一些关键的位置,然后鼓励藩王们去开拓外海,自己承担风险和成本,而朝廷则通过贸易和借贷来获得利益?”朱元璋试探着问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朝廷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主要的责任和风险还是由藩王们自己承担。这样一来,朝廷既能够减轻自身的负担,又能够通过贸易和借贷获得稳定的收入。”
“而且,”
朱由检继续说道,“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激发藩王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为了开拓自己的领地和贸易,会更加努力地发展经济和军事,从而提升整个大明的实力。”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知道,这个提议虽然有些超前和冒险,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如果成功,不仅能够解决藩王问题,还能为大明带来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只不过,如此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我崇祯撒豆成兵》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