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重生之我是康熙 > 第40章 成立外务部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成立外务部(1/2)

目录
好书推荐:

康熙决定,成立一个外交部们!

原来康熙考虑到,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对外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

而且和外国人做买卖,也应该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才好。这在今天看来,就是需要有一个商务部。

其实清朝是有过商务部门的。历史上,康熙皇帝曾于康熙二十五年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后来又设立过粤海关,专门负责管理对外通商和贸易。

但那时清朝的对外贸易有着许多限制。比如限制交易的时间、地点和交易物品种类。所以十三行的权力很小。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大量开放,十三行逐渐名存实亡。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沙面租约”,贸易管理全部由外国人接手,十三行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康熙决定综合外交部门和商务部门,设立外务部,统一掌管大清国的一切外交和商务。

派谁来领导外务部呢?康熙认为,汤若望是最理想的人选。

于是康熙便对汤若望说:“汤若望师傅,朕想成立外务部,专门负责与各国的交往和贸易,你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汤若望点头如捣蒜一般,连忙表示认同,并伸出手竖起大拇指说:“皇帝陛下,你果然有远见。你能够这样想是极好的,如此大清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汤若望的反应完全在康熙的意料之中。

“至于这外务部尚书一职,朕想请你来担任。”

汤若望闻言,顿觉受宠若惊,连忙站起身来,向康熙行了他很少行的三跪九叩礼。

“多谢皇上,我一定竭尽全力,打理好大清的外交事务。”

看着唐若望既认真又好笑的样子,康熙满意的点点头。

不料第二天上朝跟群臣一说,却遭到了其中一部分老顽固的极力反对。

反对者还是重复过去老一套的理由。

在这些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天朝大臣看来,大清国乃万邦共主,无所不有。根本没必要和一些“蛮夷小国”来往。

而且他们觉得,外国的东西,尤其是洋人生产的,多是一些奇技淫巧的物品。既贵又不实用,根本没有通商的必要。

康熙简直要被这帮老顽固整无语了。直到这时他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坐井观天,目光短浅!

康熙决定力排众议,坚决要成立外务部。

三天后,圣旨颁布,任命汤若望为第一任外务部尚书,行政级别与原来的六部一样,属于从一品。

考虑到外务部刚刚成立,缺乏外交人才,康熙特意将先帝顺治在世时,培养的一批外语翻译划归唐若望领导。这些人由此成为大清朝第一代外交人员。

汤若望这个西洋来的传教士,从一位尚书房师傅一跃成为大清朝的一品大员,任谁看了都会眼红!

汤若望对此自然是知道的。他虽然是个德国人,但几十年的中国生活使他了解到许多中国的传统典故,他明白自己正成了别人口中的“馒头”。(这是汤若望对“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句话的误解。)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来,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

上任仅三天,汤若望就根据自己这些年在中国考察得出的结论,拟定了个开放通商口岸的计划书,呈给康熙阅览。

康熙接过来一看,顿时惊讶不已。

在这份计划书上,汤若望共选定了六处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定海。

这些地方里面,除了定海,其余五处全都是后来《南京条约》中所规定的通商口岸,这真的是巧合吗?!

康熙认为不是,看来洋人早就看到出这几处地方是最具有升值潜力的!

对于汤若望提出的通商地点,康熙全部照准。

但考虑到开放通商带来的安全隐患,康熙又特意对汤若望叮嘱道:

“汤爱卿,一定要确保海关审查和安检工作的效率,所有来通商的外国人员和交易物品一律严格审查!”

“皇上请放心,我一定严格检查。”

这并不是康熙神经过敏,而是他在后世得出的经验和教训。

往往间谍和特务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扮作商人搞情报侦查。所以不可不防。

通商工作在汤若望的主持下稳步开展。开放口岸后,果不其然,大批外国商人纷纷来华贸易。

慢慢的,学者和传教士也逐渐多了起来。通商口岸四处充斥着洋人的足迹。

看到来华的洋人越来越多,康熙命汤若望从这些人中为自己寻找科学家,特别是兵器制造者。

康熙皇帝设立外务部,加强对外交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武器的制造技术。

这个时候的大清国虽然在亚洲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要放到整个世界看来,中国早在明朝后期就已经开始落后了。

尤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之我是康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