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麻辣小龙虾和鱼汤(1/2)
顾丽丽带戴上一副橡胶手套,提起水桶里的小龙虾,拿上剪刀,再带上抄网,顺便去看一下捕捞网里面有没有鱼。
夕阳西下,顾丽丽提着桶走在草地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嘴里面还哼唱着欢快歌谣。
在不远的小河边上,有一个野羊群体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大概有着七八只野羊的样子,羊群里一只公羊、几只母羊和好几只羊羔。
群体里面的公羊个头很高大,下巴上长有胡须,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微微往后弯曲的角,角上还有横着的凸纹,看起来很威武。
母羊的个头要小一些,头上的角很短。身上的毛是棕黄色,肚子和蹄子是白色的。看起来很温顺。
正在认真吃草的羊群,并没有发现不远处的人类。
顾丽丽看着羊群,瞬间又联想到了,涮羊肉、羊肉串、烤羊排、孜然羊肉、羊蝎子…
哎~呀~呀!哎~呀~呀!不能想…不能想…口水控制不住。
话说有什么办法能抓到野羊来着?在线等,挺着急!
停下来了好一会儿,又恋恋不舍的看了羊群一眼,这才慢慢往前走。
再往再远一点的河边靠近草地的地方看去。
又看见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上次看到的那只野猪。
这头野猪不大,目测有个七八十斤的样子,没有看见獠牙。
从这边看过去正好逆着光,野猪身上的毛发竟然是神奇的红棕色。
它现在低着头正在河岸边的泥土里拱着,猪头一动一动的,不知道在找什么东西吃!
顾丽丽走到了小河边,她将龙虾桶和剪刀放在一边。
蹲下身子,将鞋袜脱掉,卷起裤管,就下了河。
河水经过太阳一天的照射,现在不太凉,拿起抄网,走到放置捕捞网的地方。
捕捞网的上方,拦截了好多的枯树叶树枝,顾丽丽将这些垃圾都清理点,然后往网底的网兜看过去
河水很清,可以看到捕捞网的底部网兜里抓到了好几条鱼。
顾丽丽将抄网伸进去,将里面的鱼儿抄出来。
一共有五条鱼,有2条鲫鱼和3条爬虎鱼,都是巴掌大大。
顾丽丽将鱼放到龙虾桶里,然后又返回。
将捕捞网里的杂物清理干净,又将捕捞网上的鹅卵石都重新摆摆好。
顾丽丽这才重新回到岸上,将脚甩甩干穿上袜子和鞋子。
走到捕捞网的下游,蹲了下来,开始处理鱼和小龙虾。
小龙虾一共十二只,只只都比顾丽丽的手掌还要大。
用剪刀将虾须和小爪子全部剪掉,再给小龙虾开个背,挑出里面的虾肠。
五条鱼也用剪刀刮了鱼鳞,去除了鱼腮,再剪开鱼肚,把里面的内脏都清理出来。
将处理好的小龙虾和鱼再装回桶里,提着桶,准备回家了。
回到家,先将鱼用油煎出来,然后再加水烧汤。
顾丽丽趁着烧汤的空隙,找了一些已经晒干的芦苇杆,将前面芦苇叶子全部薅下来准备编门帘,只留下光秃秃的芦苇杆。
在厨房门上比划了一下高度,按照自己需要的高度,将芦苇杆截成同样的高度。
再拿来粗尼龙绳开始编织门帘。
要说顾丽丽会编芦苇门帘的事,还得从她一次自驾游,去恒台的马踏湖开始说起。
马踏湖在山东淄博的桓台,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称,其盛产芦苇和蒲草制品。
马踏湖芦苇编织技艺,自清朝起传承至今。
他们以芦苇和蒲草等天然材料,制成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远销国外的四十多个国家。
顾丽丽他们来的这个村子,芦苇和蒲草编织品,是村里的支柱产业。
直到现在,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家,都是从事与芦苇编织相关的行业。
他们制作的苇帘有素帘和花帘之分,用于门帘和窗帘,有避光避暑的功能。
当地人编织的苇帘平整细密,条理清晰,轻便柔和,结实耐用。
顾丽丽跟着老师傅学习了编织的技能,当然,比不上当地人的编织技艺。但是在实际使用上,是没有问题的,外观上美观不美观的对于现在的顾丽丽来说并不重要。
她挑了些茎小、节结实、不会劈篾的芦苇杆来制作苇帘。
首先找来一个直溜的木棍做为苇帘的框,在框中间位置系上两根粗尼龙绳。
将截好的芦苇杆排成一排放在地板上平铺好。
把绳子一上一下从第一根芦苇杆穿过打结,再穿过第二根芦苇杆再打结,依次穿过所有的芦苇杆,将它们打结连接在一起。
接着再穿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排与排之间都留着一定的距离直到将框和芦苇杆子连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芦苇杆门帘就做好了。
在门的左右两边门框上,各钉上一个钉子,将苇帘框上拴两根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带着小车去穿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