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69(1/1)
以轻心。”
满清这几十年来,只要是跟洋人扯上关系的,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要么是赔款,要么是割地,更多的时候是赔款割地一起来。特别是庚子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朝廷能调得动的精兵强将几乎打光了,只剩下了袁世凯这个不敢跟洋人开战的军阀,而南方的汉人督抚们则是玩了一出“东南互保”。
袁世凯道:“北洋六镇只能勉强拱卫京师,想要让俄国人不敢逼迫过甚,必须要加大编练新军的速度。”
徐世昌叹气道:“朝廷没银子了,没办法更快。”
所有人都知道仅有六镇7万北洋军是不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的,朝廷上的大佬们也知道。满清朝廷制定的计划是总共编练36镇新军,首先是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各省设立督练公所。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以及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正式划定军制,将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三等,并规定招募应征、官制、训练、给养、奖罚、征调、退休、军器、运输等一切制度 。
有一说一,虽然满清朝廷腐朽不堪,但也不是没有亮点,像是这个编练新军的计划就坐的很好,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就是有一点没有考虑好——钱从哪里来?
按照计划,北洋六镇的装备费用高达1200万两,每年的军饷支出是600万两,如果要打仗,军费开支还要翻上几番。朝廷被洋人把持了海关之后,收入长得飞快,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被拿去当战争赔款了,剩下的钱编练北洋六镇都有点力不从心,哪里有钱把36镇新军都给编练完呢?
“没钱了可以想办法。我说句不好听的话,甲午年之前,要是朝廷肯多购买几艘大舰,北洋水师未必会败给东洋人。”
这个话题就不是徐世昌所能接的了。当初朝廷上下都在张罗着给老佛爷修园子过大寿,花钱像是流水一样,哪里有钱给北洋水师呢?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又不是朝廷的北洋水师。再说了,事先谁能知道东洋人那么凶残呢?
千金难买早知道,要是能够预知未来,甲午不会败得那么惨,八国联军也不会打进紫禁城。
徐世昌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这个事,真的没办法了?派一支部队过去先解了承德之围,然后就撤回来,其他的事情日后再说,如何?”
“从北京城到承德有五六百里的路,中间又没有多少补给的地方,派兵少了难免重蹈毅军的覆辙。派兵多了,沿途的补给该如何解决?全靠部队携带?这可是要很大一笔钱。菊人兄,麻烦你跟上面好好说说,不是北洋军不肯出动,实在是困难太多。”
“你啊!”徐世昌伸出手指朝袁世凯点了两下,“我知道你的意思,但若是义勇军站了承德之后继续南下,慰亭你又当如何?”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 练兵大臣,要是脸皮厚一点,完全可以说热河那边的事情不归他管。袁世凯的脸皮厚不厚呢?从他在甲午年和庚子年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这个人的脸皮要比绝大多数人都厚。但徐世昌指出了关键性的一点,要是义勇军杀到直隶境内来了,袁世凯难道还能稳坐钓鱼台?
“林有德是个聪明人,他不会干那种蠢事的!”袁世凯胸有成柱地说道:“要是他真的不知道好歹,我自有收拾他的办法!”
袁总督跟林总统暗中有来往的事情,只有王士珍等少数人知道,就连徐世昌也被蒙在鼓里。
第五十二章 兵不厌诈
避暑山庄和小布达拉宫成了义勇军囤积物资和部队的地方,这两处地方都是满清花了大力气修建经营,才有了如今规模的,现在都归义勇军使用了。因为地方太大,除了部分建筑被改成了仓库和宿舍之外,还有一些被改造成了养猪场,或者是养牛养羊的地方。
承德这里有很多的山地不太适合种水稻麦子,种点苞米高粱什么的还凑合,用来养牲口挺好。
本地的大喇嘛对义勇军的所做所为非常愤怒,说这是亵渎佛祖的行为,死后要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一些新加入义勇军的战士将林有德看做是天神,听到大喇嘛说林总统的坏话,当即就用拳头和棍棒好好地教育了喇嘛们一番。要不是林有德发来电报,让部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信仰,那些喇嘛就都要被游街批斗了。
虽然喇嘛们没有被拉出去批斗,但是他们失去了往日的尊崇地位,收入大为降低,很多人便离开了承德,去了别的地方。也有少量的喇嘛留了下来,继续给周围的信徒以心理上的安慰。
黄贵溪上校旅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执行者,他完全是按照林总统的指示来处理喇嘛的。给他们安排活干,给一些食物,让人不至于饿死。要是生病了,还会派军医去给看病。相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待遇已
不想错过《1904:开局一辆基地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