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1(1/1)
农村问题,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九成五以上,将农村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问题就没有解决不好的。嗯,这只是林有德的想法。朝廷上的官员也好,海外的革命党也罢,在这个时候,对农民都是瞧不上的,认为农民都是愚昧的,必须要用鞭子抽打才行。
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有很多人瞧不上农民,说农民都是无用的,甚至还有人提出过要消灭农民,听上去着实叫人害怕。那些精英要消灭的不光是农民,还有很多其他人,某位经济学者就公开声称,全国只有二十万人是有用的精英,其他的人都没有用处。
或许那位精英说的有一些道理,但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肯定是没有办法把农民都消灭的。在这个时代,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
工业当然也很重要,没有工业就没有经济和国防,可是现在的中国并没有多少工业,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并不过分。林有德也想大建工厂,造他几千架飞机几千辆坦克,把小鬼子和老毛子都给灭了,可是还不行,不先把农村的问题解决了,发展起来的工业也只是空中楼阁,或者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就像是另外一个时空中的kmt。
今天的太阳比较大,阳光照射在身上,让人暖洋洋的, 仿佛冰雪也带上了一丝暖意。林有德总重冒出了一个念头,自己是为了以后的钢铁洪流才决定来解决农村问题的吗?还是因为有xxxx的理念?
想了一会,也不得要领。算了,还是不想了吧,先做着就是,说不定做着做着就想明白了。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抬头看去,泉水村已经在望。
第二十三章 暴风骤雨
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夹杂着绿得发黑的树木,这就是林有德选定的目标——水泉村。
大车从村子的北门赶进去。道旁还有工作组搭起的窝棚,只能歇脚,并不能防寒抗冻。一个头小脖长的男子,双手拢在袖子里面。看见车子赶进村子来,伸着头张望了片刻,随即走开。他走到道北一个小草房跟前,拐一个弯,只当没有人看见,撒腿就跑,跑到一个高大的黑门楼跟前,推开大门上的一扇小门,钻了进去。
这人的举动,林有德都瞅在眼里。这黑大门楼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大门用铁皮包着,上面还密密层层地钉着铁钉子。房子周围是庄稼地和园子地,不过现在都被积雪覆盖着了。灰砖高墙的下边,是柳树障子和水濠。房子四角是四座高耸的炮楼,黑洞洞的枪眼,像妖怪的眼睛似的瞅着全村的草屋和车道,和四围的车马与行人。
长脖子男人推开的小门没有关住,从那门洞里能望到院里。院里的正面,是一排青瓦屋顶的上屋。玻璃窗户擦得亮堂堂。院子的当间,一群白鹅一跛一跛地在雪地上迈着方步。男人跑进去,鹅都嘎嘎地高声大叫,随着鸡也叫,狗也咬,马也在棚下嘶鸣起来,光景十分热闹。
林有德问赶车的赵老头,“这是谁家的院子?”
老赵头四下里瞅了瞅,看到近旁没有别的人,才说:“别家还能有这样宽绰的院套?瞅那炮楼子,多威势呀!”
“是不是刘玉和家的?”
水泉村最大的地主姓刘,叫刘玉和,搬来这里也没多少年,但是已经在村里攒下了100多响,也就是超过了1500亩地,这还不算在其他村子,甚至是其他县的土地。刘玉和常常对人说,他能攒下这么多地,不是因为他弟弟是县令,而是因为刘家人诚实肯干。
“嗯哪。”老赵头答应这么一句,就不再说了。
这挂车子的到来,给刘家大院带来了老大的不安,同时也打破了全村居民生活的平静。草屋里和瓦房里的所有的人们都给惊动了。穿着露肉的裤子,披着麻布片的男人和女人,从各个草屋里探出头来,惊奇地瞅着车上的向他们微笑的人们。
工作组的人从院子里面出来,快步走到车子边上,向林有德敬礼,“您好,指挥官同志!”
老赵头被这个架势唬得张口结舌。林有德从车上跳了下来,将战士们的手按了下来,“又不是在军队里面,就不要敬礼了。”他从口袋里面掏出卢布递给老赵头,亲亲热热地拍拍他的肩膀,并且说道:“咱们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回头一定来串门吧。”
老孙头把钱接过来,揣在衣兜里,笑得咧开嘴,说道:“还能不来吗?这以后咱们都是朋友了。”他说完,就赶着车买酒去了。
水泉村工作组组长叫郭威,是个高大的青年,被派到这里来没多久,就拉起了一支8人的民兵队伍,还办起了农会,不过这里的百姓并没有踊跃参加。
“为什么农民不参加农会?没有向他们说明我们农会是干什么的吗?”
林有德将带来的棉衣递给郭威和另
不想错过《1904:开局一辆基地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