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7章 靖难(上)(1/2)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徐达,即使让他来指挥作战也不敢说能成功,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
“按照正常情况燕王殿下确实不可能成功,但那个时候朝廷能征善战的将军全都死了,没有几人能和他媲美,另外朱允炆的胡乱指挥再加上大明战神的帮助,这才成功攻破南京城。”
朱元璋眼神深邃,场内的气氛忽然变得微妙起来,陈玄说的能征善战的大将全部死了。
按照时间来看,徐达等人确实可能老死,但蓝玉等人完全可以活到那个时候,除非突发疾病或者……
想到这里,一群人纷纷低下头,不敢往深处想。
“哼,这大明战神又是何人,能获得这种称呼应该是非常厉害的吧,怎么会帮助老四,难道他是老四的奸细吗?”
“有人说他是卧底,也有人说他是真的菜,但还是那样,真相如何没人知道。”
“上面我们说道朱棣为了争取时间选择装疯卖傻,但由于王府长史葛的叛变,朱棣装疯被发觉,当时燕王的使者进入南京上奏,结果被齐泰等人抓住,严刑拷打之下被迫说出燕王的异状。
于是朱允炆下密旨,让张昺和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
但张信与其母亲讨论之后,将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让张玉和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
张昺和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
朱棣假意将官属全部捆缚,请二人进府查验。二人进府后,朱棣派出府内死士将其擒获,并连同府内叛变的葛诚、卢振一同处决。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控制了北平城。”
“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上书说国君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需要铲除。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朱棣就将整个北平附近地区全部扫清,兵力也增长到数万人。
随着扬州失陷,南京震动。
朱允炆惊慌不已,与方孝孺商议后,决定下罪己诏,号召天下勤王,派练子宁、黄观、王叔英等外出募兵,召回被贬黜的齐泰、黄子澄,遣人许以割地求和,拖延时间。”
朱元璋叹息,方孝孺作为文官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以他的眼光来看,真正有用的只有外出募兵和率军勤王。
至于召回齐黄两人和割地求和就是笑话,前者刚好给了朱棣继续进攻的理由,后者老四根本看不上,他想要的是绝对的安全。
“五月二十二,朱允炆遣庆成郡主去找朱棣谈判,不过朱棣瞬间就识破这是想要拖延时间,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六月初一,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
燕军对战不利,朱棣打算议和北还,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
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
随后南军的一支水军部队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
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啪啪啪”
老朱又在小朱棣屁股上拍了几巴掌。
他已经能预料到未开老四的两个儿子之间必定是为了储君之位打死打生,就如同当年的太宗一样,作为帝王他最担心的就是兄弟反目。
李世民连连叹气,朱棣的这句话就足够让兄弟反目成仇,他活着还能压得住,等到死了必定会掀起腥风血雨。
朱棣看向正在跪着的三个儿子,眼睛眯着一条缝,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上面我们提到的大明战神就是李文忠之子,年纪轻轻就受封曹国公,如果没有他那朱棣恐怕早就死了。
面对刚刚打败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的燕王,朱允炆在黄子澄的推荐下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和燕军作战。
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
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
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
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同时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
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
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
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没有抵达,只好停止进攻。
又因为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启禀陛下,犬子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投影:从人民的名义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