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又有新生意了(1/2)
翌日。
一辆达契亚汽车停在了大杂院的门口,顿时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要知道,80年我国全国的汽车保有量,都不足200万辆,其中大部分都是货车。
(没查到80年,但是7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是135.84万辆;84年保有量是260.4万辆,其中188.37万辆是货车。)
在那个时期,还没有私人汽车出现,没有一定级别的干部,也是没有配车的。
正是如此,当一辆小汽车出现在这种胡同里的时候,才会格外的引人注意。
他们很多人都猜测,会不会是有什么领导来视察了,一个个都只敢在远处围观,而没有人上前。
“滴滴滴!”
这辆小汽车刚刚停下,司机就不耐烦的按起了喇叭。
听到喇叭声,马宏伟立马就从小屋里走了出来,然后朝里边喊道:“妈,今天有几个外国友人邀请我吃饭,我就不回来了啊!”
闻声,王秋花立刻从大屋走了出来。
“老大,你咋穿成这样啊!”
当她看到马宏伟的穿着,顿时便是一愣。
“妈,等我回来再给你解释吧!”
马宏伟话罢,就拎着三个锦盒离开了。
来到外面之后,他直接就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存在。
这也难怪,这么大个胡同,穿着西装的还就他一个人。
无视了周围人群的目光,马宏伟直接上了车。
这辆达契亚自然就是他昨天约的出租车。
现在他穿的可是西服,不论是骑自行车还是挤公交都不方便,所以只能提前约出租车了。
小汽车刚一离开,人们立刻便是议论起来。
“刚才那个是老马家的老大吧?”
“没错,就是那小子!”
“我记得他不是在国营宾馆上班呢吗?怎么穿的一身西装啊?”
“那谁知道,兴许是发达了不是?一套西装最便宜都上百块呢!”
“嚯!”
一听这话,不少人立刻吃了一惊。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西服居然那么贵,一套最便宜的都得两三个月的工资。
如果他们知道,马宏伟那一身加起来,得八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又会如何感想?
“老马家这算是出了个人物啊!”
“是啊,人穿的是西装,坐的是小汽车,这待遇怕是都比得上市长了吧?”
一些人颇为感慨的说道,话语之中充满了浓浓的羡慕。
他们这辈子都还没有坐过小汽车呢,顶多就是坐坐公交车,就连火车也是次数有限。
“哼!数典忘祖的年轻人,整个就一个假洋鬼子!”
“就是,那小子光管自己光鲜亮丽,也不看看自己家都过成啥样了!”
“我看啊,这种人飞不了几天就得摔下来。”
也有人一脸的不屑之色,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不看好,还是出于羡慕嫉妒恨。
……
另一边。
马宏伟一上车,出租车司机就笑着打起了招呼:“哈喽,古德毛宁,豪阿尤?”
“说中文,我能听得懂。”
马宏伟直接说道。
“哟,您中文说的可真好。”
司机一边启动车辆,一边说道:“不知道您是港澳来的,还是李家坡来的啊?”
“我京城本地的。”马宏伟回答。
“本地的?”
司机打量了马宏伟一眼,问:“那您肯定是外事部门的吧,而且是刚从国外回来?要么就是在外企上班?”
“你怎么知道我在哪儿上班?”
马宏伟又问。
“嗐!”
司机说道:“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一般人也穿不起西装啊,只有那些要出国的,还有就是在外企上班的,才会有补贴买西装和免费的西装穿啊!”
见马宏伟没有回答,司机又问:“您这是去哪儿啊?”
马宏伟道:“去建国门外事区的X号公寓。”
司机看了眼马宏伟手中的锦盒,问:“你这是拜访外国朋友?”
“是啊。”
马宏伟点了点头。
闻言,司机说道:“我果然没有猜错。”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那两样工作,根本不可能认识外国人。
出租车出了胡同,顺着天坛公园附近的道路,右拐左拐不断前行之下,一路行驶到了日坛附近的建国门外。
在过去,国外人在京城是不能随便买房租房的。
于是为了满足各国使馆、媒体等驻华人员的需求,就陆续建立了不少的楼房。
其中建国门的外交公寓始建于1971年,后来改革开放后,又在这片外事区建立了不少公寓楼。
来到外事区,出租车在这附近停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结婚三年不给碰?老子不伺候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