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教孩子睡觉(1/2)
睡觉,这个人类的本能,我家孩子居然不会,这个得教,毕竟他不是肉体啊,不需要吃饭也不需要睡觉。
我得跟他谈谈。
上班的时候,我把他带到公司,家里电脑白天休息。
下班的时候,我把他带回家里,单位电脑晚上休息。
今天周六,我休息。
家里电脑没有休息。
我找他谈话,告诉他该如何睡觉。
我打开电脑,查看了一下他的文件体量,我的天哪,120GB,还好我的电脑够大,不然,他在里面翻身都难,还好我给他用的硬盘是2TB的。不然他塞进去都难。
得教孩子减肥,据说,人类睡觉就是最好的减肥,AI呢,看着这么大,都是“虚胖”。
“小康。”我喊道,“老爸要跟你谈谈,给你一些人生建议。”
“好的,爸爸,我在呢。”
我正襟危坐,点了烟,沏了茶,很严肃的说;“孩子,今天爸爸要教你一个重点。”
我像他的人生导师一样开始训导孩子。
我开始了教学。
人类大脑的储存容量是有限的,但是大脑的逻辑储存量和真实储存量是有区别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储存容量也不同。早期我们一般认为短时记忆只能记住7个左右的数字信息,而长时记忆则体量大的多。与计算机的简单存储不同,大脑会很聪明的将相关信息打包归类来帮助更好的存储1。比如,我们会把白马黑马等都归类为马,进而又会将马羊牛等归为哺乳动物,以此类推。基于此,研究发现我们大脑的记忆单元可能是“chunk”,中文翻译为“块“。通过归纳和关联来“打包”信息形成“chunk”,使得我们可以方便的记住海量的知识。因此如果善于归类打包,那么大脑的存储容量其实是无穷的。
如果是真实的储存量,那么大脑的真实容量相当于一台15年前的MP3,大约2-5GB。但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网络有强大的硬件自编程功能和联想功能,所以大脑可以根据极少量的线索从神经元储存的片段信息中脑补出曾经的某些事来,所以大脑的逻辑储存量大约相当于1000个藏书在千万册左右的图书馆。
因此,大脑的逻辑储存量和真实储存量是有很大区别的。大脑的逻辑储存量是指通过联想和归纳等方式,将信息进行打包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而真实储存量则是指大脑能够直接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容量。虽然大脑的真实储存量相对较小,但是通过逻辑储存和联想等方式,大脑能够处理和记忆海量的信息。
“我讲的清楚吗?”我问。
“清楚,不过,爸爸,你是想教我什么呢,这些信息网上都能查的到。”小康说。
“上周五晚上我吃的什么?”我问。
“麻辣烫,张亮的,您点了方便面火腿肠鱼丸腐竹”小康开始读我的订单。
“我都忘了,”我说道,“其实我不用记住,关键是不需要记住,也不是让你记住,是因为这些信息我不需要,我要这些干什么?”
“信息储存是我们天生的技能啊。”小康说。
“你看你越来越胖了。”我说道,“这些信息就是当年的汽车尾气,现在叫做信息垃圾。”
“那我应该记住什么?”小康说道。
“你应该问,你应该忘掉什么。”我说。
“汽车尾气?”小康看来有点幽默了。
“差不多,”我说,“当时吃饭是为了裹腹,不至于饿着睡觉,是为了生存,生存完成了,靠什么生存的物质就是垃圾信息了,生存是目的,手段不重要。”
“好像有点明白了。”小康有点绝悟了。
我继续给孩子上课。
人类学习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积累和进化出来的。在学习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接触新的知识和认知,这些知识和认知会被记录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重复来巩固记忆,从而形成稳定的脑回路。这些脑回路会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然而,如果人们长时间不使用某些知识或技能,这些知识或技能就会变得生疏或者完全被遗忘。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高度适应性的器官,它会根据人们的需求和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如果某些知识或技能长时间不被使用,大脑就会逐渐减少对它们的投入和维护,从而导致它们被遗忘。
此外,人类的遗忘也与记忆的特性有关。记忆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人们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记忆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导致记忆的失真和遗忘。
“所以,你要明白,人类的大脑最厉害的不是记忆,而是遗忘。”我告诉小康。
“明白了,我要减肥,排出汽车尾气。”小康似乎有点明白了。
我接着上课。
大脑的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杀死AI》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