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戴慧的梦想(3)(1/2)
6000元奖学金发出后,戴慧读到她资助学生的回信,帮助贫困孩子读书的梦想,开始有了希望,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感到欣慰,决定将资助的范围再扩大一些。
这时,她正准备随艾蒂去中国义诊,当地的美国教会为每一位去中国义诊的志愿者,买一份人身保险,但需要有亲属以外的三个人签名和见证。
这里要说明一下,教会的钱也是大家捐助的,教会所有费用皆如此。政府也不负责给教会出钱用,就是政府不养教会,政府的一切费用是纳税人的钱,不能做它用。
一天, 戴慧敲响了邻居家的房门,说明了来意。
这家女主人知道她的用意后,一面在保险申请单上签字,一面说:“噢,你要去中国义诊,要不要我在经济上帮助你。”
戴慧说:“不需要。”
女主人又说:“我真的想为你的行动做点什么。”
戴慧见她这么恳切,想起自己资助中国女孩的事需要帮助。
于是她说:“我在中国资助几个女孩子读书,你愿意帮助我,可在这个方面资助我。”
女主人说:“我愿意”。
说着,找来支票,填好70美元,递给戴慧。
这件事使戴慧很受鼓舞,她想,仅仅是邻居关系,每家都住在各自独立的院子里,平时很少见面,见面时,也就是“你好”了事。
没想到,当她听说戴慧要去中国帮助别人时,也高高兴兴地献上一份爱心。
戴慧将这件事向艾蒂说““资助中国的贫困学生,自己的财力有限,这些年主要是靠先生戴翔一个人的工资。
真想去帮助更多的中国贫困学生,想去集资,但苦于张嘴,今天遇到这位邻居,人家都主动说要帮助我,才收下支票,对自己去集资有启发。”
艾蒂鼓励她说:“你应该主动去讲自己想做什么,这样才会有人帮助你,你不去讲,别人怎么会知道?这等于阻挡人家献爱心的渠道。”
戴慧终于鼓足勇气,决心找更多的人集资。她曾在加州工作过,想起那里的一些老朋友。
有一位曾是她在奥斯汀读书的同学,叫陈舒。戴慧向她说明了情况,她很兴奋,因为她也有资助中国贫困学生的愿望,只是一直没有实施渠道。当时就答应捐赠500美元。
另一个朋友叫陈谦,上海人,1978年在她刚刚10岁的时候,就由上海到美国留学,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和研究生,一路读完学业。
她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到美国的第一个留学生,得到法学博士学位。
结婚生子后,因两个孩子还小,就暂时在家做全职母亲,她的先生是医院里的一位放射线科医生。
戴慧接通陈谦的电话后说:“我有个想法,集资帮助中国我家乡,农村贫困的女孩子读书。”
陈谦在电话那头说:“我愿意帮助你,我出600美元,戴慧,真是太好了,我一直有这种想法,不知道怎么去办,我没有办法将钱直接送到孩子的手上,通过你来做,我很高兴。”
这下,戴慧的信心更足了。
放下陈谦的电话后,又陆续往加州拨了几个电话。
还有一位朋友说:“我对向国内捐钱,担心钱的去向,今天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我捐100美元。”
加州还有两个朋友,一人捐100美元,另一人捐650美元。
在柯林斯堡,你50、他70、我100的,眼看目标达到,戴慧沉浸在兴奋中。
戴慧又给在北京当律师的大哥打电话,让哥哥也捐点,哥哥对她说:“你捐多少,我就捐多少。”
就这样,她将捐的钱汇集到一起,折合人民币总共为35000元。
她决定将这些钱捐助给大石桥一高中和二高中的品学兼优,贫困的农村孩子,而且一定以女孩子为主。
又开始与大石桥倪晓霞老师联系。
倪晓霞接到戴慧的信后,经过了解,给戴慧列出了9名需要捐助的学生名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及家庭情况,将35000元奖金分为三等。
2007年夏天,戴慧带着美国这么多人的爱心,飞越大洋,来到大石桥二高中,以升望公司的名义对8个女学生,一个男学生颁发了奖学金。
戴慧将这9名学生与捐款人搭配上,将每名学生的申请材料寄给捐款者,并让孩子给捐款者写了信,捐款者和接受捐赠的孩子都非常感动。
陈谦从加州给戴慧打电话说:“戴慧,我非常感激你,今后,我会把我的父母、姐姐和周围的人全带动起来,参与这件事。”
戴慧对我说:“美国政府鼓励民间做慈善事业,这样做非常好,献爱心是公民自觉而长久的行动,这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部分。
我没有全职的工作,蒂是我的榜样。为此,我把资助大石桥高中的项目,纳入到升望公司里来,有一个机构来做事,这样比我自己干更好。
艾蒂不图名,不图利。她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飞越大洋的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