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2章 扶苏高歌,沛县水深(1/2)
扶苏带着人离开县廷,坐上马车后,准备返往咸阳。
在即将出沛县县境时,扶苏下意识地望了身后沛县一眼。
沛县,仍旧是平静祥和。
倘若大秦每一处都如此,那该多好!
忽然,微风阵阵,一些风尘迷住了扶苏的双眼,顿时,他有些看不清身后的沛县了。
就在这时。
一名老者凑近,见扶苏停在原地,先行了一礼,便说道:“公子,因何而止步不前?”
扶苏睁开了眼,眼睛略红,说道:“奉常,汝说这大秦各地,能不能都像沛县这般平静而祥和?”
若是张攸在此,必然会对这老者身份感到吃惊。
老者神情一怔。
他看着扶苏投来的希冀目光,心中微微触动。
“能!大秦有公子,定然能!”老者坚定不移地开口道。
扶苏闻言,定定地看着老者,若有所思。
“吾离开县廷时向张攸发问,他言不知,奉常如何想?”
老者一愕,心想:公子,还在想那个问题,唉......这个问题,若是公子成为大秦的皇帝,那一切都迎刃而解,只是陛下正春秋鼎盛,恐怕......
老者沉思须臾,方道:“公子,那张攸原先不过是沛县一小吏。吾观其所有记载,并未出过四川郡。在老臣看来,此人或许有才,但眼界有限,公子所问其不知,不足为奇。”
“倘若那张攸能回答得上此问,那恐怕有些骇人了。”
“那张攸也有自知之明,知晓自己今时今日之才有限,便在当时拒绝公子要拔擢于他。”
“不过,老臣以为,这张攸若是在沛县沉心务事,经过一些磨练,不出五年,或许才能相符。公子要明白,此人虽有才,但不能就认为此人能将才用之于事,公子可知晓纸上谈兵之赵括乎?”
“知,与用,是两回事。公子可明白?”
扶苏默而不语。
稍顷,扶苏才面露坚毅道:“奉常之言,扶苏谨记在心。沛县张攸,此人今日才能不一,囿于不能出四川郡,不知大秦天下事。此事,吾会禀明父皇,吾也想听听父皇如何用此人。”
奉常不语,在旁点头。
“忧九州之不平兮走四方,觉万世之艰难兮修美能。安得千秋之鼎盛兮扬皇舆?乘骐骥之驰骋兮寻蕙茞(huì chǎi)!”
我心中忧虑大秦天下不平,而不惜劳累四方奔走,这一路上所见所闻,我才发觉大秦传递万世之艰难,于是我不断提高修养、提高才能。可是,大秦如何才能够千秋都鼎盛呢?我乘坐着千里马万里奔驰,到处寻找能够消除我心中忧虑的贤人!
扶苏高歌,声音洪亮,传向九重云霄。
浮云消散,长空一蓝。
扶苏周边之将士,望向扶苏,目露钦佩,面露自豪,忠贞之心,愈发坚固。
他们心中坚信:大秦有公子扶苏,必然能够千秋万载!
......
张攸还在县廷,他被萧何留下了。
此时,张攸望向萧何。
萧何吩咐县廷中的几名文吏,都端着一个木托,走到张攸面前,一字排开,上面都用红布盖着。
张攸看向了那些木托一眼,心中则是猜测着上面会放些什么东西。
“萧何拜见县尉!”萧何朝着张攸行礼道。
张攸一怔。
他走到萧何面前,将他扶起来,说道:“萧何,汝——”
萧何给他使了眼色。
张攸见此,知道外人在旁,有些话不方便说明。
于是,张攸回萧何道:“萧主吏掾不必多礼。”
萧何起身,然后对张攸笑着道:“这左手边第一个,便是县尉之印。”
说罢,萧何揭开了上面的红布。
张攸好奇,将那县尉之印底部翻起来看,上面刻着“县尉之印”四个隶书写成的文字。
张攸将它收起,小心翼翼地放在怀里。
这一幕,落在萧何眼里,目露羡慕。
张攸又看向萧何。
萧何接着开始讲道:“根据军功爵,官大夫爵可领车马,戴双板长冠,颌下黄缨。岁俸三百石,可得七顷田七宅地。”
张攸点头,心中高兴。
萧何看了张攸一眼,继续说道:“县尉秩四百石,加上这官大夫爵岁俸,县尉可领七百石,羡煞旁人!”
“除了七顷田七宅地文书,还有可领车马文书,县蔷夫早已备好,十日内,县尉可以凭借这些,派人来县廷领。这几个木托上放的就是双板长冠、黄缨、文书等。”
秦朝一顷田等于现在的3.33公顷多,约33333平方米。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度量衡和现在的有一定的差别,秦朝时一亩只有今天的零点九九左右。
萧何才说完,示意小吏将那红布都揭开。
张攸一一扫过。
张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秦末枭雄》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