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前有荆棘,那吾斩了它们继续前行(1/2)
吕泽见张攸似乎完全不知情,不禁有些诧异。
“所谓粟爵,便是纳粟拜爵。因《商君书.去疆》篇将纳粟拜爵称为粟爵,所以我们也是习惯这样的叫法。”
张攸面露恍然。
吕泽继续说道:“秦国商君变法,大力推行耕战之策,为奖励军功,鼓舞军人士气,商君制定‘武爵’,即军功爵以论功行赏。有关这点,子远可否知晓?”
秦朝有军人的说法,如:
《管子·霸形》:“使军人城 郑 南之地,立百代城焉。”
其意思是:让军人在郑南之地筑城,建立百代城。
这一点可以佐证。
张攸闻言,微微点头。
军功爵,他还是了解一点的。
根据史书记载,秦的爵制为:
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三级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三级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上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
至于秦朝涉及二十级爵制,是否真只有二十级,此书暂且不予讨论。因秦汉时期确实存在二十级爵制,加之此番说法,较为让人接受,便继续采取二十级爵制。
吕泽瞥了张攸一眼,继续说:“子远有所不知,商君为富国强兵,奖励农耕,他制定了‘粟爵’。”
“商君规定:兴兵而伐,武爵武任;按兵而农,粟爵粟任。”
商鞅规定:如果发兵去攻打别国,那么就要按军功的多少授予他们官职和爵位,就一定会取胜。如果按兵不动,从事农耕,那么就按生产缴纳粮食的多少,授予官职和爵位,国家就一定富裕。
“凡努力务农,家中有余粮的,都可以‘以粟出官爵’,通过输庶于公,获得像军人战时那样的爵位和官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四年)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此句,就是输粟买官爵的具体实施。
秦始皇四年,即公元前243年,十月二十七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蔽天空,天下流行瘟疫,秦始皇命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庚寅日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七天。
听到吕泽如此说,张攸陷入了沉思。
联系到秦国重农抑商的政策,这纳粟拜爵的本意,很显然不是荒政,而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于推动农业生产。
不过,纳粟千石,才拜爵一级,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拿出一千石粮食,去换那一级爵位呢?
恐怕,这点,还是值得考量的。
如果是吕公这样的家庭,或许,拿出一千石粮食,也并非那么难。
可若是换作夏侯婴那样的家庭呢?
毕竟,一石粮食等同于后世现代的六十斤,而一千石,则是相当于后世现代的六万斤。
沛县官府一石粮食现在卖一千钱,一千石粮食则是一百万钱。
这么一算的话,张攸只觉得这爵位可真是贵得要命!
张攸惊叹道:“这纳粟拜爵,可真是贵!按照沛县一石粮食卖一千钱,一级爵位,可是值一百万钱!”
吕泽接话道:“谁说不是呢?可是,在秦国,若是没有爵位的人,就担任一般由有爵位的人担任,恐怕会招来不少的麻烦!”
张攸沉默了。
他已经听出来了,这吕泽是在说他!
张攸皱眉说道:“伯甥,汝话中有话,不如直言,吾洗耳恭听!”
吕泽突然一声不吭,张攸见此,也一言不发。
他不明白,这吕泽怎么一下子谈兴大减,心中疑惑万千。
陡然间,气氛有些沉闷。
忽然。
吕泽停下了脚步,看了张攸一眼,说:“到了!子远,汝可直接进去。阿翁,就在里面。”
说罢,吕泽就要离去。
张攸喊道:“伯甥,汝就没有什么话要对吾说吗?”
吕泽不做声。
张攸目露失望,准备转身进屋。
“此次,阿翁找你,是想要告诉你,他将以两千石粮食,给你换两级爵位。”
“子远不久或许会成为沛县县尉,但子远身上没有爵位在身,会让人有所轻视。”
“阿翁再三思量,为了娥姁,他准备如此做。”
张攸缄口结舌,心中震惊万分。
对于吕公知晓此事,张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县令告诉了他。
他震惊的是,吕公竟然可以为他做到这步,是他难以理解的。
“何至于此?”张攸问吕泽。
吕泽:“据阿翁说,此前,程令史之事,子远可是有功于沛县的,县蔷夫已经据实上报。或许,此事上达陛下耳目,子远或能得两级爵位。当然,也可能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秦末枭雄》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