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思良才,任人唯贤 寻故土,脚下生云(第一卷)(1/3)
秦始皇坐在殿上,殿阶下分班站着文武百官,丞相王绾、冯劫、国尉尉缭、廷尉李斯,分别排在前面,身后便是武将,有大将军蒙恬,卑将王贲等,他们正等候始皇帝的宣导。
秦始皇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历经多年的征战和政争,以将他磨练到了成熟的顶峰时期,他玉立长身,长目,隆鼻,龙眉修长,额上皱纹已经悄悄登场,一股阴鸷之气,脸上的神情威严而肃杀。他身着黑色王袍上绣彩色金龙,头戴通天冠,手执玉圭。
始皇坐定众文武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平身。”始皇扫视了一下群臣说道。
“谢万岁!”众百官一一起身。
始皇说道:“如今六国已灭,天下一统,先王成就大业之夙愿终于在众卿家协助下由寡人完成,但国之初定,诸侯余孽不可忽视,所谓防患于未燃,众卿家谨记。当年七国并立,然我大秦能统一天下,证明我大秦法令在诸国之中最为完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是安定民心之根本,所以众卿家还需再接再厉,将秦法深入民心,不知众卿家有何看法!”
丞相王绾左右环顾了一下见无人出班于是捧圭奏道:“禀陛下,臣认为天下虽定,六国以亡,在此之前他们各地的律法即有所不同,所以臣以为律法应因地制宜才行之有效。如原秦地子民习惯于严明的法纪,而周边如韩、魏、赵等地的子民难于适应,而延袭旧国法制短时期不变,方能慢慢推行秦法使之同化,一定会事半功倍,恰到好处。如若不然,有可能会使周边子民迁移至燕、齐、楚地,而三地离皇城中央太远,恐怕陛下鞭长莫及,难以治理。望陛下三思。”
始皇听后大为不悦的说道:“朕与众卿历尽千辛万苦,众将不惜生命南征北战,天下来之不易。之所以韩、赵、魏、楚、燕、齐被一一诛灭,就是他们的法治力度差,如果还让朕延袭他们的法制,岂不是作茧自缚,岂不是让朕的江山拱手于人吗?朕是始皇帝,朕现在要的是推陈出新,不再是旧地的法制或什么商朝七百年、周朝八百年的旧制,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法制。我等怎能再重蹈覆辙,老丞相的高论稍后再议。”
“陛下……!”王绾似乎还有话说。
“王老丞相!”始皇打断他的话,“你退下吧!”
王绾还想再辩,但见到始皇锐利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厌恶之态,他不再争下去了。心想“圣上直言自己是老丞相,这‘老’字一定是话中有话,恐怕是要我王绾退休了。”
这时廷尉李斯面带谄笑出班启奏:“圣上,臣认为王丞相所言不妥,有史以来,历代帝王所拥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诸侯是否臣服,来朝与否天子都不能制。如今陛下兴义兵,诛逆贼,平定天下,海内都成郡成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种做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据实说来,陛下功德为三皇五帝之不及,有道是治乱世,用重典;治乱国,用重刑,使全国上下均有法可依。敢问诸位,谁会离开风水宝地和歌舞升平的闹市而去边垂之地呢?所以臣认为现行法制是完全可行的。”
始皇笑了笑,沉思了一会说道:“嗯!李斯这番话有些道理,众卿家认为如何?”
“陛下圣明,这样更可以显示出一切都是自陛下开始。”李斯躬身赞道。众臣一片阿谀声。
始皇对李斯的回答还算满意,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冯丞相!”始皇叫道。
“臣在。”冯劫躬身答道。
“自今日起原六国诸地各增监官一名,即日上任,不得有误。”始皇下了一道口谕。
“臣领旨。”冯劫应道。
“退朝!”始皇一声令下,左右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始皇回到南书房,宦官赵高早就在此侍候着,见皇上驾到他马上恭迎上来:“老奴为陛下请安。”
“嗯!”始皇应了一声。
到南书房始皇闷闷不乐的坐下了,心里还在想朝中所议的国家法制的一些事情,“不依秦法,若真有官吏敢作奸犯科而又在边垂之地又该如何。千里金堤,溃于一穴,北有胡人侵扰,南有蛮人尚待教化,内忧外患不比一统六国容易……”
“陛下请用茶。”赵高递上茶。
始皇一声不响,赵高侍立在一边也不敢再说什么。
始皇突然意识到身边还有一个人于是随意问了一句:“赵高,你跟朕多年应该长了不少见识,朕问你,天下之大,要是有人不服从朕的统治将如何呀?”
“老奴一内宫之人,不敢论天下大事。”赵高躬身道。
“无妨,无妨,你侍候朕多年,现已立门户,听说你平日里喜欢研究刑名狱政,关心一下国事也是应当。”始皇说道。
“老奴跟随圣上如今已有四十余载,能得圣上关心,老奴心满意足。至于刑名狱政之学是老奴的一点嗜好,既然圣上要老奴所学登大雅之堂,老奴受宠若惊,如有不尽之处,还望圣上指教。”
“朕得天下也并非一人之力,你但说无妨。”始皇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九地桃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