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南朝杀父,北朝弑主——动荡南北(1/4)
本节概述:北魏宗爱利用拓跋焘与太子拓跋晃之间的矛盾,使拓跋焘杀害太子拓跋晃,宗爱担心拓跋焘怪罪于他,于是杀了拓跋焘,擅自立拓跋余为帝,拓跋余对宗爱独揽大权深感不安,想除掉宗爱,宗爱抢先下手杀死拓跋余,北魏刘尼等人拥立拓跋濬即位,诛杀宗爱党羽。
刘宋太子刘劭与刘浚两人玩弄巫术,刘义隆得知后欲废黜太子,但因后继人选悬而未决,迟迟没有行动,刘劭先行下手杀死刘义隆,但刘劭在建康不得人心,众人拥立刘骏,刘骏攻入建康杀掉刘劭即位。
场景:刘义隆商议了一夜事情刚刚睡下,乱兵涌入,刘义隆下意识的举起桌子自卫,被张超之一刀砍掉了五个手指,然后再补一刀,刘义隆被杀,徐湛之未能远走,也被乱兵一并杀死了。
在拓跋焘被杀的一整年后,创造了“元嘉之治”的宋文帝刘义隆被杀了,在面对儿子们的罪行之时,刘义隆却丧失了当年除掉徐羡之、傅亮、谢晦的勇气,被儿子残忍地杀害。
正平元年(公元451年)三月,拓跋焘回到北魏国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对这次南征收降的军民进行了安置。
北魏的太子拓跋晃主持朝中事务,对左右亲信十分信任,他私设田园从中获利。中书侍郎高允劝谏,希望太子能够没有私心,容纳百姓,做天下人的表率,把田园分发给贫苦百姓,获得好声誉,可是太子一意孤行,不予理会。
拓跋晃处事细致,为政精明。宦官中常侍宗爱,奸险狡诈,做了很多违反勾当,太子与其不合,太子的宠臣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独断专行,与宗爱之间也不和睦。宗爱害怕被他们揭发,于是诬告他们犯法,拓跋焘没有详查就杀死了仇尼道盛等人,太子东宫的很多官员也被牵涉其中。太子因为此事惶恐不安,一病不起,死去了。
关于拓跋晃的死,《宋书》的索掳传、《南齐书》的魏掳传中有不同的描述。《南齐书》记载的是拓跋晃谋杀拓跋焘未果,被杀。《宋书》记载的是拓跋焘南征时将掳掠来的财物放到军营里,太子爱财(从之前私设田园就可以看得出来),派人去军营中索取了很多财物。拓跋焘回来后得知了,于是进行了搜查,拓跋晃害怕事情泄露,于是按照谋划行刺事件。拓跋焘假装在途中病死,并派亲信通知拓跋晃,拓跋晃去迎接灵柩时被捕,拓跋焘回到平城后便杀死了他。因为秦王拓跋翰有领兵之才,所以拓跋焘命拓跋翰为太子。
北魏太子拓跋晃的死令人感到疑惑,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却因为惶恐死去,着实可疑。自从崔浩被杀之后,北魏的史官们在记载这种皇室内乱的时候多了个心眼,所以寥寥几个字将拓跋晃描述成病死。然而,在拓跋晃死之前,已经有一些迹象表明拓跋焘与拓跋晃之间存在了问题。拓跋焘这次南征让六皇子拓跋余留守平城,却派太子拓跋晃戍守北境防备,这种违背常规思维的安排令人不解。再者,正因为太子之死不光彩,所以北魏内部的记载草草而过,而作为对手的刘宋与南齐,自然不会放过将北魏这段不光彩的事情放大的机会,他们详细记录了拓跋晃被杀的经过以及事件的真正原因。所以,有时候敌国记载也许比本国记载更加真实。
后来,拓跋焘得知太子无辜,非常后悔,对太子追封谥号。皇长孙拓跋濬年幼聪明,拓跋焘很是疼爱,宗爱看到此番情景后担心起来,于是心一狠,做起了弑主的事。
兴安元年(公元452年)的二月初五,宗爱杀死了拓跋焘,等到被人发现的时候,宗爱早已经离开了作案现场。
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没有宣布死讯,而是选择先行商议皇位继承者。和疋认为皇孙拓跋濬年纪尚小,所以打算立年龄稍大的。于是征召秦王拓跋翰入宫,把他安置在一个密室里,但薛提却认为拓跋濬是嫡皇孙,不应该废黜,几个人反复讨论很久也没有决定下来。
宗爱得到了消息,他已得罪了太子,所以是不可能支持拓跋濬的,而他平时一向与秦王拓跋翰不容,只跟南安王拓跋余关系密切。于是,他就把拓跋余秘密接入后宫,然后,他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兰延等人认为宗爱的地位一向很低,所以根本没有怀疑,全都随宗爱进宫。在这之前,宗爱就已经埋伏了手持武器的三十个宦官,兰延等人入宫之后被伏兵杀害。随后又在永巷把秦王拓跋翰杀掉,而拥护南安王拓跋余登基。
刘义隆听闻北魏发生宫廷内乱,准备再次北伐。
司州刺史鲁爽非常赞成北伐,刘义隆去征求其他官员的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说:“淮河、泗水几个州郡,受到北魏重创,至今没有恢复过来,不应该轻举妄动。”然而刘义隆不听。
五月,刘义隆命抚军将军萧思话,率冀州刺史张永进攻碻磝(山东省茌平县),司州刺史鲁爽、鲁秀兄弟与程天祚率四万荆州兵进攻洛阳、虎牢,雍州刺史臧质率军进攻潼关。因为沈庆之竭力劝阻北伐,所以刘义隆没有派他出征。同时,刘义隆派员外散骑侍郎徐爰,随同大军一起,这样他可以随时按照皇帝的旨意指挥将领作战。
刘宋大军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