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一慕容不容两燕——参合陂的哭声(1/5)
本节概述:拓跋珪历经苦难复国,复国后击败北方草原各部,吞并刘卫辰的部落。后燕起初与北魏关系密切,因为一次事故两国断交。后燕大举进攻西燕,西燕被消灭。后燕、北魏断交后,两国视对方为劲敌,遂展开大战,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军讨伐北魏,结果大败,几万燕军被活埋于参合陂。为了洗刷屈辱,慕容垂亲征,当目睹参合陂的白骨,吐血暴病,死于讨伐途中。
场景:慕容垂路过参合陂的时候,看到那里的后燕军尸骸堆积如山,于是摆下香案,为死者祭奠,军士们放声大哭,哭声震彻山谷。慕容垂见此惨状,惭愧愤怒,口吐鲜血,病情加重。拓跋珪就这样将自己的舅公慕容垂气死在征途之中。而参合陂一战,是后燕衰亡、北魏强盛的标志。
在中原地区纷争的时候,北方的拓跋鲜卑开始了复兴。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匈奴部落里,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杀掉了叔叔刘头眷自立,并且准备杀掉拓跋珪。刘显弟弟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她把消息告诉了拓跋珪的母亲贺氏。刘显的谋臣梁六眷,是已故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外甥,他也派其部属穆崇、奚牧把消息秘密通知了拓跋珪,并且把爱妻、骏马交给穆崇说:“如果事情泄露,就用这些摆脱罪名。”
贺氏当晚略施小计,故意来陪刘显喝酒,刘显喝醉以后,拓跋珪暗中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轻装骑马逃走。第二天早晨,贺氏故意惊动马厩中的马匹,让刘显起来察看,哭着说:“我的儿子昨天还在这里,现在不见了,你们谁杀了他们?”刘显信以为真,所以没有追赶。拓跋珪逃奔到贺兰部,投靠了他的舅舅贺讷。贺讷惊喜地说:“复国以后,别忘了旧臣啊。”拓跋笑着说:“如舅舅所说,不敢忘记。”
刘显怀疑梁六眷泄露了他的计划,准备囚禁他。穆崇对大家说:“梁六眷忘恩负义,居然辅佐刘显,我夺了他的妻子和骏马,以消心头之恨。”刘显于是就放过了梁六眷。
贺氏的堂弟外朝大人贺悦,带领所属部众脱离刘显,投奔拓跋珪,刘显大怒,准备杀掉贺氏。贺氏逃奔到刘显弟弟家,在供奉着神像的车子中躲藏了三天,刘显弟弟全家人都为她求情,贺氏这才免于一死。代国曾经的南部大人长孙嵩,率领部众七百多家背叛刘显,逃奔到五原(内蒙古包头市)。过了很久,刘显的部族内发生祸乱,代国曾经的中部大人庾和辰,带着贺氏投奔了拓跋珪。
拓跋珪虽然躲过了刘显的追杀,但是贺兰部中依然有人嫉恨他。
贺讷的弟弟贺染干,因为拓跋珪深得人心,非常忌恨,派自己的党羽侯引七突,准备暗杀拓跋珪。代国故人尉古真得知后,通知了拓跋珪,侯引七突不敢动兵。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露了他的计划,便把尉古真抓起来审讯,用两个车轮夹着他的头部转动,挤瞎了他的一只眼睛,尉古真拒不承认,贺染干只得放了他。暗招无效,就来明战,贺染干直接出兵包围了拓跋珪,贺氏对贺染干说:“你们打算把我发落到什么地方,要杀我的儿子?”贺染干惭愧地离开了。
消除了阻碍,代国的遗老遗少们推举拓跋珪为代王。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正式复国。代国迁都到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拓跋珪鼓励农耕,让百姓休养生息,国人安居乐业。同年,拓跋珪改称魏王,史称北魏。可是,这时刘显又来捣乱了,这次他带来了一张“王牌”:拓跋什翼健的小儿子拓跋窟咄。
拓跋珪为何多次被人暗杀?因为拓跋珪是前代王拓跋什翼健,在北部草原的合法继承人。之前的代国强盛,匈奴和其他部落的人自然不愿意看到代国复兴。刘显这次有备而来,他带来了拓跋什翼健的小儿子拓跋窟咄,不过带来拓跋窟咄就会有威胁吗?拓跋珪的母亲是拓跋什翼健的妻子,拓跋珪自然是拓跋什翼健的儿子,刘显带来的拓跋窟咄有何不同吗?这就要追溯到当初代国发生内乱的时候。
代国辅相长孙斤谋反,刺杀代王拓跋什翼犍。次子拓跋寔,挺身而出,诛杀长孙斤,不幸受伤,最终去世。他去世时,妻子贺氏已怀有身孕,贺氏怀的就是拓跋珪。很多古代少数民族都有收继婚制,拓跋什翼健直接娶了贺氏为妻,拓跋珪名义上是拓跋什翼健的儿子,其实是他的孙子,从后世的角度看,这是一段不光彩的事情。
后来,崔浩把拓跋什翼健这段不光彩事情,记录在了国史当中。此举激怒了拓跋贵族,最终崔浩被杀。崔浩之死,导致了北魏后来的史官们,在记录当朝历史事件的时候,心有余悸,以至于很多史料含糊不清,甚至是严重缺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代国自从公元376年被灭国后,直到淝水之战前,拓跋珪的记载如此之少。我国的历史学者们,根据各种史料,提出自己的论点,尽量弥补北魏这段历史缺失带来的遗憾。
前秦消灭了代国后,拓跋什翼健等人被带到了长安。拓跋珪及母亲贺氏来到长安后,又被迁往蜀地,此后再次返回长安,拓跋什翼健客死长安,拓跋珪在长安城结识了自己的舅父慕容垂。淝水之战后,拓跋珪跟随慕容垂来到中山,并回到代国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