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开国皇帝——篡魏灭吴(1/4)
本节概述: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执政初期,西晋政治廉明,司马炎待人宽厚,反观东吴,孙皓杀人如麻,国家风气不良,西晋一举攻下东吴统一全国。
《三国演义》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如果接着上段的话,那便是:“三国并入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统一的朝代,司马家族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曹魏时期,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仅八岁的少帝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后来,曹爽尊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削去其军权。随后升迁司马懿的党羽蒋济为太尉,将蒋济的禁卫军大权交由曹爽之弟曹羲担任,由此控制了京城权势。曹爽兄弟揽权之后,倒行逆施、奢侈乱政。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司马懿见此形势,称病回家,与蒋济等人暗中谋划,静待时机。然而,曹爽对司马懿称病的真实情况心存疑虑。正始九年(248年),恰逢河南尹李胜将要赴任荆州刺史,临行前他去拜访司马懿。司马懿影帝附身,他让丫鬟扶着自己,手里的衣服也拿不稳,喝粥时更是将粥洒到胸前的衣襟上。李胜回来后将所见情形汇报给了曹爽,曹爽大喜,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出城祭拜魏明帝高平陵,曹爽、曹羲等人随行。之前曹爽兄弟经常出洛阳游乐,大司农桓范认为他们二人不可同时离开洛阳,以免有人占据洛阳反叛,可是曹爽不听。这次,曹爽兄弟前往高平陵之后,司马懿借机发动高平陵之变,占据洛阳,关闭城门。
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汇报曹爽。桓范劝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到许昌,号召全国其他力量,举兵反击司马懿。可是,曹爽兄弟犹犹豫豫。而司马懿先后派许允、陈泰、尹大目等人游说曹爽,并对着洛水发誓,只要其交出兵权,便保其爵位。蒋济更是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夺兵权,不加害他们,可保他们余生富贵。曹爽思考一夜之后,最终决定投降司马懿。
可是,曹爽的美梦没有做成,几日之后,曹爽一党被诛灭三族。高平陵之变,曹爽之所以投降,除了自身的懦弱之外,背后还有当时的政界大佬们的游说担保,尤其是司马懿的党羽,四朝元老蒋济。结果曹爽刚交出大权,就被灭族,司马懿的老朋友们豁出脸面来担保,却不想司马懿翻脸比翻书还快。事后,蒋济直接拒绝封赏,没多久郁郁而终。
司马懿心狠手辣,毫无政治底线,骗了对手也骗了朋友,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当然,这不是司马懿第一次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当初,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司马懿平定叛乱之后,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七千多人,将尸体筑造成京观(炫耀武功聚集尸体而成的高冢)。这一操作,使得辽东地区的汉人骤减,出现了真空地带,对辽东垂涎已久的鲜卑等外族趁机入侵,司马懿成了“五胡乱华”的最早推手之一。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父位,任魏国大将军,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继承职位,魏帝曹髦曾说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欲讨伐司马昭,途中被司马昭的走狗贾充拦住,贾充命成济杀死曹髦。司马昭为推脱责任,逼迫太后废曹髦为高贵乡公,并下令灭成济三族,成济不服,光着身子大骂司马昭,最后被乱箭射杀。之后,司马昭将曹奂推上帝位。
司马氏得天下的方式,让自己的后代也没脸面对。东晋明帝时(公元322年-公元325年在位),明帝问王导晋朝何以得天下,王导陈述了司马懿创业之始,及司马昭末年弑高贵乡公之事。明帝把脸贴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的天下岂能长远!”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长子司马炎继承父位。几个月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曹奂迁出京城,到金墉城居住。当年十二月,朝廷在南郊设立祭坛,朝中百官及匈奴南单于等四方少数民族,共有数万人前来参加,众人燃起柴火,司马炎颁发诏书,大赦天下,称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
司马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王太后为皇太后。把司徒司马望等诸子侄共十七人都封为王。司马炎任命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事务。过了不久,又任命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司马望、司空荀顗等,总共是八公,同时并列设置。
晋朝官职,上公:太宰﹝太师,因避讳司马师名字,故改为太宰﹞、太傅﹝高官辅臣的加衔﹞、太保﹝与太傅、太师为上公,讨论治国之道,协调管理各项事务﹞;三公:太尉﹝军队司令,通常与大司马不同时设置﹞、司徒﹝宰相﹞、司空﹝最高监察长﹞;二大:大司马﹝最高指挥官﹞,大将军﹝最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