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初入庐江城(1/4)
傍晚时分,庐江城北门外缓缓的走来一名小道士,身着素道服,腰系老葫芦,背上一把长木剑,不是我们的张小川道士又是何人。
“可算是到了,这些年,三叔跟师父也没带我去过城里咧,不是山里就是牛家村,庐江到是到了,不晓得城里有没有像老牛村长这样的”张小川看着越来越近的庐江城墙心里慢慢盘算道。
想起牛家村的老牛,张小川可算是松了松皱了几天的眉头,这些年在观里修行,零花钱基本都是在老牛这边挣得,山中修道的时候,每次猎到野猪啥的,或者村中来人让六叔去村里做个席,看个诊啥的,张小川就能屁颠屁颠的跟着三叔或者六叔下山,去到村里,把东西一卖,把诊金一收,虽然绝对的大头都是师叔们拿了,可是老牛村长每次都会偷偷摸摸的塞一两块铜板给小川,一来二去的,对于修道来说,能去牛家村才是小川的头等大事。
“早知道,下山时先去老牛村长那边打个招呼了,兴许还能吃顿烧鸡再出门”想到了烧鸡,再想想这几天的橘子,张小川越发的后悔,还是走的太突然的,应该先往西边走一走,先去趟牛家村再南下的,至于为什么要南下,下山前张小川用四叔教的归藏算了一卦,正南大吉.....难不成是学艺不精?这一路上,吉没见着,都是正南大橘!
话说回来,要是张小川先去了牛家村,倒是可以跟下山采购准备回观摆宴的六叔在牛家村来一场“相顾无言”的偶遇了。
边想事情边走路的时候,总是会走得特别快,眨眼间小道士就来到了城门口,值守的卫兵看了眼进城的小道士,便不再留意,毕竟这年头,值守城门一天下来,见过的乞丐多了去了,干净点的小乞丐也没什么值得留意的不是。
进了城门的小道士,不禁新奇的打量着这庐江的城墙跟周围的一起,确实新奇,比牛家村气派多了,高高厚厚的城墙,宽宽长长的街道,娘列,马车耶,霍,这城里人这花花绿绿的衣服确实比牛家村的老牛他们的漂亮咧,还有这人呀,真是茫茫的多~比下山之后见到过的人加起来都多。
小道士初入庐江,进城随便走走便把眼睛看花了,到处都是没见过的东西,挑夫奔走于市,商人叫卖声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小摊,琳琅满目的店铺,各种形形色色人来来往往。这个油炸的是啥?那个红红的看起来挺好吃的咧,庐江繁华,可不把第一次进城的小道士看呆住了。
“也不晓得师父师叔们平时去江夏城里都去哪些地方?师父应该是去买酒的,他那个酒葫芦的酒跟牛家村所有的酒闻起来都不一样,三叔每次回来身上都香香的,四叔倒是没怎么去,六叔每次都带好多吃的回来.....唉,师父师叔们啊,一个铜板都不给也就算了,好歹告诉我干点啥呗...”小道士心里默默的念叨。
——
远在江夏地界的无为观里
“师兄,咱们是不是没带小川进过城啊”只见小川的三叔,边说道边抓起了桌上的一只烧鸡腿,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无妨,城里跟村里又有啥不一样嘛,这不你们每次去村里他都会跟着嘛,看他会挣钱会花钱的,不必挂怀”说罢,举起崭新的葫芦,老道士又是一口酒,配上一把炒的焦黄的花生米,抖一抖肩膀,活脱脱的神仙享受
——
初入庐江城的小道士,在庐江北城周近闲逛了一会后,总算缓过神来,闲逛之时,小川的眼神就总瞟向着一处地方围了特别多的人,摸了摸脑袋,而后慢慢走了过去。
这是他在牛家村那边学到的法子,每次跟着师父师叔下山的时候,但凡村里有,宰猪,宰羊,红事白事这样的,几乎都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往人多的这些地方走,总是能捞到一点点活干,劈柴做饭,做做法事啥的,忙完之后,经常都能捞着一顿饭,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捞到一个两个铜板,于是小道士自己总结了下,往人多的地方走准没错。
小道士再次摸了摸自己脑袋,想来城里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待小道士走近一看,围观的人群前方是一个三层建筑,建筑一层的大门上方挂了个大大的牌匾,牌匾上大大的三个字“百事楼”,楼外还有块大大的木牌,上面贴着各种各样的告示。
小道士在周近观察片刻发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前方有个穿的贼光鲜亮丽的男人,见男人从一楼里出来,拿了几张崭新的告示,微笑着递给了在百事楼门口的两位穿着跟城门卫兵一模一样的男子,右手探入袖中向两人掏出几锭银子对他们说道“二位官爷,这是我家老爷挂楼的例钱,按楼里的规矩,每月一贯钱,这锭银子扣完再续上便是”说罢二位官差接过男人递来的银子和告示,男人摆了摆手转身向围观的人群中走去。
见这位男子走来,众人自觉的让出了一条道路,然后便继续在等待百事楼前的两位看守去张贴新的告示
“嘿,又是庐江·王府出来的告示,王老爷真是阔气,这个月又是几张告示挂榜,不晓得这次又是求的何物”
“是的呀,上个月王老爷寻找一个东川那边的特产,叫做海珍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道士下山,世闻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