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哈拉帕的历史(一)(1/1)
印度古典时期的雅利安人和吠陀时代到达顶峰前很久,印度河流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城市文化,有城镇、贸易和管理国家的本领,虽然常被称为达罗毗茶人的土著主要依赖于农业生活。达罗毗荼人的祖先在印度教诞生之前数千年就定居在了这些河谷地区,但如本书前面已提到,有关他们和他们祖先的信息很少。
南亚大陆大约在5000万年前形成,印度板块当时如澳洲一样,脱离了非洲,开始挤入欧亚板块。在挤压作用下,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出现了,他们的重力进一步推动着印度板块,并频繁引发临近地带的地震,至今仍旧如此。
这些巨大的地质变迁也造就了两大水系:一是印度河水系,开始向西后来向南注入阿拉伯海;二是恒河水系,一直向东再向南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河,或者如后来的《梨俱吠陀》所称的,其南段有六条其他河流汇入,分别是:杰赫勒姆河、齐纳布河、拉维河、萨特累季河、比斯河和瑟勒斯沃蒂河。瑟勒斯沃蒂河很久之前就在拉贾斯坦的某处干涸了,但是此前,它已经在印度史诗中确立了历史性的神圣地位。
大约在4万至1.2万年前,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中石器时代,从前的觅食者们越过了印度的这条河流,开始小规模地定居下来。约在1万年前,他们形成了农耕居住地。社会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分化随后迅速出现,因为祭司王演变成政治权威,他们关心着各自社会的宗教需求和世俗需求。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数千枚封印,显示了这些满是胡须的领袖们的形象,还伴有仍待破译的铭文。自农业发展以来的这个阶段,是人们所知的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被称作哈拉帕文化,这是根据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个历史遗址命名的。
所有英国的历史著述,并未知晓或认识独特的印度河流域或古代印度文明。以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到达为端始,次大陆被认为继承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并产生了变异。20世纪20年代,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使独特的印度河文明出了名。这些发现主要是印度考古队队长约翰·马歇尔爵士的功劳。
他与同事们的研究,从早期研究者关于这些地点历史真实性的信息中大大获益。例如 1829年,在西南亚的英国探险家查尔斯·梅森,就注意到了哈拉帕附近的巨大土堆和拉维河古道,并在私人文件中留下了记述。4年后,苏格兰官员亚历山大·伯恩斯绘制了印度河及其支流的地图。造访过哈拉帕之后,他留下该处可能存在古迹的笔记。
1858年,印度考古调查的首任长官亚历山大·康林罕,对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大土堆表示了很大兴趣,但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保护和研究这两个相距600公里的地点。当拉合尔和卡拉奇之间的铁路铺设时,土堆和古哈拉帕其他遗址的独特长砖被运走,用于建设铁路线。
与过去从这个地点偷东西的当地居民一样,旁遮普的英国官员们蔑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古迹在砖块全部运走后,被夷为平地。
1901年,印度总督寇松爵士复兴了考古部门,一年后任命约翰·马歇尔为其领导。基于早期的英国著述和康林罕的地图,马歇尔于1921年雇佣了一队印度人,监督哈拉帕和摩亭佐·达罗的发掘,努力开始取得成效。很快,一度负载古印度文明的、设计得很好的两座古城的精良遗迹进入到公共视野中。
因为具有笔直的街道、规范的房屋、谷仓和重要的地下污水系统,哈拉帕遗产被视作一种至今未认识的文化的源泉。进一步的发掘证实,鼎盛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规模是埃及文明的两倍,比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四倍还大。
在美索不达米亚遗迹发现的印度河封印,和安纳托利亚以弗所神庙人口的太阳标志表明,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们,特别在其鼎盛的公元前2600至公元前2300年间,与数百英里之外的人们有贸易联系。
不想错过《我的巴铁兄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