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029章 仙法天罡五雷掌(1/3)
几个月后,在马宝呗的悉心指导下,宵衣旰食练武的汪司空,终于将马家刀法练至大成。
那晚,马宝呗将他带到了一间密室,并拿出了一本泛着旧黄的古本秘籍,放到他手上。
“闪电五连鞭!”
看着蓝色封皮上的五个大字,汪司空露出了一脸惊愕的表情。
毕竟,这是马宝呗老师的成名“绝技”,汪司空早就如雷贯耳。
只是,根据马宝呗老师的表演可知,这门闪电五连鞭“绝技”,不似其他传统功夫的那种“大开大合”,整个过程仔细看来都好像局限在自己身体周围“甩胳膊”、“跺脚”的动作,关键是在马宝呗“乱打”一通之后,竟然能分出来一鞭、二鞭、三鞭、四鞭、五鞭。
所以,和许多人一样,汪司空也认为,闪电五连鞭并不具备实战功能,更多的是表演和强身健体的作用。每次打出来,套路都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不可复制。
而且,马大师曾用此绝技实战过,还创下了“一拳不发,只用脸接招儿”的神迹。
“你先看看吧!”
听到马宝呗老师的话,汪司空即使再嫌弃,也不敢表现出来,连忙翻看了起来。
“闪电五连鞭”秘籍的第一篇,记载的乃是雷法简史。
“雷法为道教的万法之首,也是道术之尊,被誉为道教最强的法术。雷法,是以自然界的雷电为力量源泉,以役使雷部诸神为特征,以内炼精气神为根本,以符咒法为外用,融合道教传统的方术、符箓、咒术、手印、禹步、气功、存神、内丹等为一体。”
“根据史载,雷法,形成于两宋之际,兴起于北宋,兴盛于南宋、金、元,是道教传统符篆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原有的符咒之术与内丹功夫相结合,而推出的一种新型的道法。”
“雷法的形成,与产生于南北朝的北帝派,有着极深的渊源。但早期的雷法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其理论的建构也未臻完善。在经历了王文卿、白玉蟾等雷法高真的理论完善之后,雷法一术已经日趋成熟。
一些成熟的雷法道派,如神霄派、清微派等,也相继走上历史舞台。”
“至于南宋、金、元时,雷法已经成为道门正法,被视为第一等的法术了。宋元时期的道教,不仅有传统的三大教派正一、上清、灵宝的继续传衍,更有清微、净明、天心、东华等新兴宗派的兴起。在这些教派的分化组合中,诸派高真对雷法都涉猎甚深,不仅亲身实践雷法,而且还在理论层次上对雷法有所阐扬。”
“宋元时期的正一派,是道教传统三大教派的最大影响者。“正一”,意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派始祖,是汉末张道陵及其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又称天师道,与金元出现的全真派,并列为道教两大教派。”
“正一派对雷法的涉足,始于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张继先,字遵正,宋徽宗曾下诏赐号“虚靖先生”,故也称之为“张虚靖”。作为一代天师,张继先对雷法这一新兴的法术十分关注,在吸收了内丹与雷法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正一法篆进行改进创造了“正一法雷”。由于张继先在雷法一术上颇有建树,在历史上,神霄派将之奉为诸多道法的主法祖师。
其后的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曾授《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在雷法上也多有建树。除历代的天师涉及雷法这一法术之外,正一派的其他高道也兼善雷法。如曾被宋宁宗赐号“冲靖先生”的刘用光,也颇通役使雷霆之术。
上清派仅在南宋的十五位宗师中,就有多位善于雷法。二十代宗师李景英、三十一代宗师徐守经曾施雷法请雨,非常灵验。四十代宗师许道杞则更精于雷霆之术,常常为朝廷、民众祈雪、止风,皆有奇验。
宜称以忠孝为本的净明道,从其祖师许逊(四大天师之一)开始,就能“啸命风雷”。之后的历代祖师,均能风雷之术。天心初祖饶洞天所创的天心派,将天心正法与雷法相结合,衍生出了“天心五雷正法”,风行一时。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门派就是神霄派了。神霄派产生于北宋末,创始人为王文卿,据传王文卿的道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宋徽宗称其为“金门羽客”,宠冠当时。整个雷法体系,就是王文卿所创立的。
神霄派的雷法,以道为体,以法为用,也是内外兼修。内用可成上仙,外用可斩妖除魔。以本身之气,再加上步罡、密咒、灵符混合使用,可将雷霆运于掌上,即为著名的“掌心雷”。在雷法的修炼上,主张内炼丹术,外练雷法,如此内外结合来使用雷法,认为雷法是调动天地之力,所以要使用到灵力,而这个灵力的源头就是内丹。
同样被宋徽宗赐号的还有林灵素,也是神霄派重要的传承者,被称为道门祖师。
此后,雷法,为神霄、清微及南宗等派所传习,东华、天心、正一派亦兼习之。其雷法体系,主要载于《道法会元》、《清微丹诀》、《法海遗珠》等书中。
张虚靖天师认为,人有元精、元气(炁)、元神,这“人身三宝”,皆先天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末世屯女神物资,开枝散叶就升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