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1/2)
雅姑姑亦步亦趋的扶着她,此时见她落泪,双手紧了紧,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劝慰的话。刚要开口,自己却也险险落泪,只哽咽着道出“主子”两字,便再也说不下去。
这一路,走得太过艰难。
帝后刚刚出殡,载淳便降旨退位,同时将奕宁的传位圣旨公布于众。载淳于退位圣旨中自白,既有皇考遗命在前,自己继位便名不正言不顺,归为于六皇叔,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朝堂几近三分之一是从叶赫家出来的各类人才,他们第一认的是叶赫女主的命令。女主说好,那自然是好的。而其他重臣,则多少与奕有些连带关系。——即使没有,他们也由衷认为,当此大清国运上升之际,外患仍存,内事堪忧,一位年已而立的英明之主,自然比一位垂髫之年的娃娃皇帝要好上百倍。
这样说来,主要的压力自然源自程朱理学的卫道士。他们上表上疏,称大清从未有过兄终弟及一说,此法恐于礼数不和。况且,先帝于危难之中立旨传位,实乃权益之计,望恭亲王以国体为大,放弃皇位,以首席辅政大臣之位,尽心辅佐幼帝,继承大统,匡复大清。
这样的压力是意料之中,却也极难处理。奕不能出头,同奕交好的重臣自然也不能。明澜及其旧部更加的不能——若是出头,她的名声,便算是毁了,连带着奕宁的圣旨,也会被说成是伪造的。这群文官如同是嫩生生的水豆腐,吹不得,打不得。
言官们自然是看准了这点,仿佛一夕之间补了钙,长出了一身铮铮铁骨一般,日日于正大光明外集结静坐,竟有些不死不休的意味。
人人皆知他们的打算,自八国联军之役以来,朝廷愈发的倚重武将及留学归来的各种人才,言官们成了宋江的军师,无用的家伙。其时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他们要么沉默,要么主和,为人所不耻。而他们日日吹捧的程朱理学一套,吃不能穿不能,救国不能,身无长物,也别怪被人冷落了。好容易等到这个翻身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使出浑身解数,上窜下跳,指桑骂槐,满脸的正义凛然。
事情的解决有些出乎意料,一个最不可能的人选,也是最适合的人,站了出来。没错,载淳。小小的人儿拎着条鞭子,将汇集中庭的一干跳梁小丑抽了个遍,边抽嘴里边骂:“于理不合?匡复大统?八国联军侵华时,是谁率领大军力挽狂澜,救大清于水火,保大清寸土不失?是六叔!当时你们在哪?是谁带领百官重建大清?是谁建立海防?是谁稳定边疆?是谁令朝鲜和东瀛死心塌地的归附大清?是谁与洋人建交,定下永不来犯的条约?当时你们在哪?你们在哪?”
一句一鞭,鞭鞭见血,一场闹剧便在载淳的铁血镇压下仓促落幕。明澜欣慰之余,倒也奇怪,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载淳一向谦谦君子,这样的大事,没有咨询过自己或是奕就做,也太过反常了些,到底是谁教他的?
不过自那事之后,载淳与时任工部尚书的七王爷奕譞愈发走得近了,明澜一笑了之,心里对奕譞又添了份感激。
之后便是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公车之乱。
奕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立储, 将载淳太子的身份公告天下,之后便下旨礼部,尚懿妃。
于是民间的酸腐书生统统被这一道旨意激了出来,各地歪诗层出不穷,进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奕撤消圣旨,准许明澜出家,以全贞洁。奕看到这道折子当即跳了起来,将折子弃置在地,不顾而去。私下里却传出一句:朕意已决,如不能遂,虽禅位犹不悔。
朝堂之上,向来是强者为王,当年追随二人辗转全国的官员们,如今个个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听到明澜下嫁的消息,基本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唔,嫁了?总算是嫁了。可算了了个心思!”),再加上奕与明澜商议,有意借着这下嫁的由头,建立内阁,缩小皇权,表面上是为了争取朝堂重臣的支持(当然,他们是一定支持的),实际上,更获得了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的鼎立支持。
一月两月,半年一年,奕不提,但明澜知道,他在等着天下的认同,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必须继续走下去。“我要你风风光光的嫁给我。”他说。
这风风光光的一天,终于来了。
明澜拉下红绸,仰望高远的蓝天,仰望不远处熠熠的汉白玉。
雅姑姑颇有些惊讶,微福了福,慢声细语的劝:“主子,这盖头可是要万岁爷来挑开的,这样恐怕不合礼制……”
明澜笑:“我这半辈子,做的哪样儿是正正合了礼制的?且让我不合礼制到底吧!”迈步,走上红毯。
兰斯与各国使节们站在一道,英俊的脸庞上遮不住的万分郁闷,明澜微笑,驻足与他招呼:“殿下。”兰斯上下看了半晌,才从齿缝中挤出一句:“你是女的?”明澜微笑:“没有,我在男扮女装。”兰斯也笑:“那么,您是我见过的最潇洒的女人,最美丽的男人。”优雅鞠躬:“我的心永远属于您。”明澜微蹲回礼:“谢谢,好贵重的结婚礼物,随时期待着您将他换成一颗美丽的钻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蕙质兰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