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夕阳断桥的北张文集 > 第13章 明年再无八月四---记儿时北张村城隍庙会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明年再无八月四---记儿时北张村城隍庙会(1/2)

目录
好书推荐:

明年再无八月四---记儿时北张村城隍庙会

夕阳断桥(刘磊乐)

北张村庙宇多,初解放时,散布全村各处的佛道两教的大小庙宇庵堂还有二十八座。一九五七年北张小学迁建,大多的庙宇庵堂被拆,砖瓦木料用于学校建设,现保存的仅有城皇庙、孤魂庙、北灵庙、太白庙、娘娘庙、百神堂等六座庙宇。

庙多庙会就多,北张村人过的年节,除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农历三月十三、六月十九、八月初四、九月十三等几个古会。这些古会,都源于村中各届庙会,后人们逐渐约定成俗,把庙会这一天,作为亲戚走动相聚的固定节日,后称为过会。北张村四个古会,除有特定的待客对象外,亲戚所送的礼品也大有讲究。三月会和八月会,娘家、舅家、姑家、姨家,所有亲戚一起待,礼品送枣糕油塔。六月会和九月会只待娘家;前者送花花馍,后者送花糕。

据村中老人讲,过去村中的几个古会,当属三月十三的城皇庙会最为热闹。过会先一天,各地做小买卖的,要提前一两天在几条大街上,用石灰划线占地方,方能有一席之地摆摊设点做买卖。村子两北两头的大戏楼,还要同唱两台大戏,南头戏楼吼秦腔,北头戏楼唱眉户,村子西南角,还要搭台演皮影。过会这一天,集市贸易、文化演出、卖艺杂耍、走戚窜友、逛会闲浪,甚是热闹。

农历八月初四是长安区兴隆街道北张村的古会,当地人称“八月四会”,追溯起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不管是在外工作还是在家务农的人,几乎都会停下手头的活回到村里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叙叙旧、走走亲戚、拉拉家常,隆重的程度不亚于农村正月里的热闹。

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虽然村里“八月四会”的仪式感在逐步减弱、程序也从繁变简,可到点回村过会这个“生物钟”却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对他们来说过会除了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更多的可能是能寻求到一份童年的回忆、一丝喧闹的安宁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北张村的戏台古,南边秦腔在嘶吼。北边声细唱眉户,十里八乡来光顾。

顺便还能饱眼福,刚进村见敲锣鼓。外村小伙卖假虎,戏台旁边挂花布。

还有人在耍魔术,庙门有人卖香烛。卖给拜神的信徒,去敬城隍来求福。

出来拿条平安符,卖菜老汉心在哭。买菜的人心真毒,菜叶被撕把地铺。

卖肉总有人光顾,一天就宰一头猪。邓家巷卖花豆腐,刘家巷的娃在哭。

让爸给买糖豆豆,邹家巷的庙门口。太白爷是满脸土,严家巷的秋千扶。

两棵大树被绳箍,小东门的酿香醋。陈年佳酿满街铺,东门碾子不压谷。

这天专门压黄豆,北三磨面声突突。北一压面排队堵,都说勤劳能致富。

沣河的水顺堰流,河湾地里有耕牛。时间已过几春秋,北二戏台久失修。

开商店时买过酒,一个人喝九两九。眼镜潭深六米六,钓鱼游玩好去处。

蔡伦庙毁破四旧,造纸之术希存留。哪年过会村一角,结婚抬轿没穿靴。

前面蹬柳木的脚,新娘新郎心欢悦。那天下午找同学,北一狗儿在受虐。

被娃打得腿在瘸,嘴角还在留着血。

北张村,自古穷。

墙上贴纸起床钟,八月四也不放松。北一还有造纸农,现已老态加龙钟。

有女不嫁北张农,半夜起来蹲墙根。一家老少很勤奋,生活还是得忍忍。

就为过会把鸡焖,想想气味都好闻。

中心街,闹纷纷。

八月初四人挤人,城隍庙里拜佛神。

往东看,粮食集,

卖油卖面卖大米,卖鸭卖鹅卖公鸡。装满兜来做一席,带回家后待亲戚。

往西走,小娃集,

猴翻跟头鹦鹉啼。手枪汽车玩具齐,

往南看,老头集。

城隍庙门像坐席,手拿烟锅乐嘻嘻。

街道里,路堵塞,

大门口,尽摆菜,

大清早,就来买;

小孩们,好穿戴,

他爹买的新皮带,他妈弄了一桌菜。腰花肥肠酒杯摆,回去以后把胃开。

边吃边聊把拳猜,其乐融融乐开怀。吃完席,再转转,北张自古在河边。

往西走,上河堰,风景如花似天间。平等古刹现眼前,文王灵台在里面。

东走走,西走走,碰见熟人再谝谝。一晃又到了饭点,吃臊子面把碗端。

一年到头都在忙,不操纸则受恓惶。虽然日子很匆忙,幸福指数在高涨。

哪像今日如殿堂,糊里糊涂在瞎忙。如今拆迁要搬房,就要离开大北张。

年纪大的老街坊,以后能否见乡党。想想这些很迷茫,八月四,人如浪,

北张村,声沸扬,如今开发签字忙。不久各自奔他乡,明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夕阳断桥的北张文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