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晋腔(造势)(1/4)
经过十多天的筹备,汾阴县警察所成立大会就要举办了。高普议原本希望在县政府礼堂来举办,但当他和秦君青给周元山汇报成立大会的准备工作时,秦君青却突然提议成立大会应放在庙后村大戏台来举办,并且要邀请各村村长、村副前来观摩。
“秦所长,动静没必要弄太大吧?警察所成立,又不是县政府成立,还值得全县人都来看,有点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啊。”高普议当着周元山的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秦君青正要争辩,周元山摆摆手说:“老高,如果搁平时,我和你的观点一样,搞这么大动静不值当。但眼下是非常时期,尽管农会是民国政府所倡导,阎主席也一再强调,‘用官不如用民,用民不如民自用’。让乡民自己管理自己最好。但农会的主导权,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咱们政府手中,绝不能让赤党份子钻空子,借灾年宣扬赤化,控制基层政权。”
秦君青趁机说:“我就是想借此机会,将临河几个村的农会一网打尽,把带头闹事的几个穷鬼抓起来。”
周元山再度摆摆手,转头对高普议说:“老高来抓农会的事,一定要让咱们的人参与管理农会,如果不能改造就要另搭台子另唱戏。你俩一文一武,一定要把农会改造过来。把基层政权控制好。”
三人商议完毕,秦君青大包大揽,此次成立大会的费用由秦家来出,不花县府一分一厘。高普议再也无话可说,只好任由秦君青去折腾。
天旱无雨,从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季,汾阴县的秋庄稼也几乎颗粒无收,就连地里种的红薯也是又瘦又小,还不到收获季节,地里的红薯蔓连同干瘪的红薯早已被饥饿的人群抢了个精光。
秋分一过,天气一天凉似一天。人们勉强在干如石块的土地上撒上麦粒,期盼往年阴雨连绵的天气能够重现,天降甘霖,麦粒发芽,但这种期盼很快就落空了,以往秋天连阴雨不见踪迹,麦粒在干涸的土地里得不到丝毫滋润,干瘪的躺着,也像饿久了的乡民一样,毫无生机。不久,饥饿的鸟也来刨食,饿狼一样的人也开始在土圪垯里找寻,麦种子被搜刮一空。人和鸟的劫掠行径,仿佛是对苍天已完全绝望了,连来年希望的种子也不想留下来。
在汾阴县一直有一个传统,每到秋季,学生们都要放秋假,回去帮家里人收秋种麦。如此一来,秦君杰这个视学和马连举这个校长暂时就没了事干。秦君杰一大早照例到区公所转悠,他辞职的事周元山并没有批准,也没有人来接替,此后也就不了了之,他依旧兼着区公所主任。
马连举不愿随女儿生活,汾水小学堂就成他的暂居地。娃娃们放了秋假,无所事事的马连举正坐在门口的圈椅上晒秋阳。大马褂、花白胡须,瓜皮帽下残存的半截胡乱编织的辫子,勾勒出这个满清遗老的基本轮廓。
一进院门,秦君杰就喊:“爷,晒太阳哩么!”马连举眯着眼,用手挡了挡正射过来的阳光,说:“人老了么,屋里阴的很!身上有点凉。”
秦君杰去屋里搬了个凳子,背对着太阳,正好替马连举挡住了射进眼睛里的光。
“爷,你瞅这年景,怕是不好活哩!咱村还好点,没有饿死人。我估摸着这雨一时半会下不来了。”
马连举点点头:“这还不是你们秦家积德行善哩么!早年间,这种年景人们早都出去要饭了。别看就施舍一碗米汤,关键是能救命。现在人们还念秦老爷的好哩!”
“现在家里头还有一个工程队在盖厂房,也有好几十人,这好几十人就牵连着好几十个家庭,大家都有白面馍吃,过了这个坎就好了。老二的纱厂建成了用人更多,要几百人,再有这样的年景咱也不怕。”
“要不说秦老爷人好,子孙后代都不赖,庙后村人跟着都享福哩!”
两人正说着话,远处的戏台上突然传来开场的乐器声,熟悉的蒲剧米黄仁吸引了马连举的耳朵。
“谁家唱戏?这年景还有心思请戏班子。”
秦君杰起身说:“不晓得,我去瞅一眼,回来给我老人家说。”
到了品字型戏台下,秦君杰见到了在戏台下指手画脚的秦君青。原来为了制造声势,让更多的人来庙后村看热闹。秦君青不仅让家里的戏班子唱戏助兴,还让各村村长放出风,只要到庙后村来,参加警察所成立大会,每人都能吃到一个白面馍。
戏台上挂着红布条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汾阴县警察所成立。”
乐器敲打的声音让秦君杰不得不大声说话:“老三,这是做啥哩,我咋不知道这事?”
秦君青手一摆,冲乐队喊道:“停停停,看不见老大问话哩么?”乐器停下后,秦君青又说:“大哥,你啥时候关心过你兄弟?要不是有咱姑父提携,兄弟我还不是得拉着棍棍要饭么?”
“让人听了笑话,咱兄弟现在是各过各的,我又不常在家,最近娃们放假了,哥不常去城里头,有些事还不晓得。你弄你的,有啥事需要哥出面,你言传。哥也是听见乐器声才来看热闹的。”
“我答应各村村长,说是来参加成立大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蒲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