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晋腔(拜寿)(1/4)
秦老爷吃了马连举开的中药,咳嗽略略减轻了些,但身体仍感到困乏,有时甚至连床也不想下了,早上一起来就歪在床上。整夜整夜的咳嗽让他变得更加虚弱,话也不想多说几句。
媳妇杨氏望着丈夫微闭的双眼,双手抚摸着他绵软但已不再圆润的手,这是她牵了几十年的一双手,这是她多年来一直依赖的一双手。从18岁嫁入秦家开始,她就一直感受着这双手带给她的温暖。而如今,丈夫的逐渐消瘦下去,眉毛胡须都已花白。原来那个每天精神十足,秦家上上下下都感到不怒自威的秦老爷去哪了?
“德昆,”杨氏轻柔的叫了一声,眼泪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赶忙用手绢擦拭了一下说:“明儿个就是你的七十寿辰了,能与你走到古稀之年,是我杨氏的福气,我知足了。家里的事老大和老二拾掇的井井有条,你也不用操心太多。给老三娶了媳妇,冲冲喜,你要打起精神,心放舒坦,该吃吃该喝喝,人只有吃上东西了,身体才能好起来。我已安排好了,明儿个咱大过一次,”
秦老爷名玉山,字德昆。二上无兄长,下无弟弟,只有一个妹妹,所以秦家在财产上并无大的纠纷。德昆老人对待已过世二爷爷一家也是照顾有加,秦家一门在庙后村也算是和睦的典范了。十岁娶临汾杨氏为妻,风风雨雨走过50年。秦家在他手上从走陕北“三边”拓展到下江南、走京津,达到鼎盛。
听到妻子低低的啜泣和叹息声,秦老爷微微睁开了双眼,有气无力的说:“娃他娘,我这不是好好的么?还劝我打起精神,你也不要说些丧气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个去,我这不还有三年哩么!”
“又说笑,”杨氏笑了一下说:“还指望你长命百岁哩!你歇息一会,我再去安排一下明儿个的事。”
杨氏出了门,沿着巷子往东,老远就听见有唱戏的声音,她到了花园旁边,刚一个女演员正站在亭子前,唱着五女拜寿里的唱词。
“唱得好,”杨氏问道:“这是谁在唱啊?”
正在唱戏的人已上了装,从外形很难看出来是谁。活包公洪涛忙过来说:“这是您儿媳岚秀呀。”
杨氏“哦”了一声,原本觉得女人家唱戏不成体统,正想发作,但一想,为公公祝寿,也算是儿媳妇的心意,便说道:“这是什么戏里的唱词?”
岚秀忙回答:“娘,这是五女拜寿三姑娘的唱词。”
杨氏点了点头说:“好,明天要加唱一个五女拜寿。让儿媳妇给公公唱一段。”
众人忙答应。离开花园,杨氏向对面的秦家祠堂走去。秦家祠堂门前一副对联写道:欲高门第须积德行善,要好儿孙必敬祖读书。
庙后村姓氏较杂,主要有七大姓,人口最多为高姓,秦姓只有秦老爷从陕西迁移过来一支,大约六代人。在秦家没有发达之前,庙后村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是高姓人说了算。秦氏后来居上,生意越做越大,关系网越织越密,触角越伸越广,高姓人就逐渐败落上下,让秦氏这个仅百人的小姓氏占据了庙后村大大小小事务的主导权。
秦家祠堂坐南朝北,分门房和东西厢房,享堂为敞开式中间藻井建筑,享堂前两棵松柏树,现在已古木参天,柏木森森。享堂里供奉着秦家的列祖列宗。杨氏此行主要是向秦家列祖列宗祈求保佑,希望秦老爷能够度过病痛难关。
这位历经世事风雨的女人,静静站在享堂前,望着秦家列祖列宗排位,望着摇曳的烛火,望着随风消散的香火,久久不能言语。
照看祠堂的秦家远亲站在松柏树下,看着女主人的背影,大气不敢吭一声。
“列祖列宗在上,秦门杨氏代表秦家后人给你们磕头了,保佑玉山逢凶化吉,度此难关。保佑子孙身康体健,岁岁平安。保佑家业兴隆,财源滚滚。”言毕,杨氏跪下来连磕三头。秦家远亲赶忙过去,点燃香火递给杨氏,让她把香火插进香炉中。
“把祠堂里里外外拾掇一下,明天上午要用。从现在开始,蜡烛就亮着吧。”杨氏边走边吩咐。
从祠堂出来,杨氏到信义院议事厅去找君民。
秦君民正在和匠人们讨论厂房设计和建造。由于匠人们只盖过民房,对于工厂设计和建造,他们不仅没有盖过,甚至见也没见过。秦君民拿出媳妇里惠请人在日本绘制好的草图,和匠人的负责人一块一块研究,大家七嘴八舌分析着,并在纸上比画着。
看到母亲进来,君民忙放下手头的事,跑过来和母亲打招呼:“娘,你怎么过来了?有事让下人们说一声我过去找你。”
杨氏说:“你爹明儿个过寿的事,娘有点不放心,看看你这面安排好了没?”
“已交待李管家了,忙着说建厂的事,还没问呢?”君民带着歉意说:“李管家,过来一下。”
李管家忙从另一个屋里跑了过来。
“明儿个老爷过寿的事安排怎样了?给太太说说。”君民问。
“安排好了,现在各院的寿联已开始贴了,寿轴正在挂。北院的寿堂也开始布置了,请太太放心。”李管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蒲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