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0章 黄龙洞巧遇(1/3)
上回说到虎痴等人住在紫藤阁,第二天一早,在附近小吃店吃过早餐后,就打的到昨天停车的地方,开车往湖州弁山驶去。
弁山被称为湖州的主山,它的主峰名云峰顶,海拔521.6米,为环太湖第一峰。弁山蕴涵了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吴越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有法华寺、金井、玉涧、乳窦、石膏温泉、项王走马埒、饮马池、系马石、沈家避洞、黄龙洞、碧岩、秀岩、龙岩,相传弁山有三岩六洞九寺十三院。王羲之、杜牧、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等历代名人学者都曾经来此游览,留下了不朽诗篇。
虎痴决定先去黄龙洞游览。黄龙洞原是道教洞天福地,唐代以前称“金井洞”。相传五代梁时有黄龙破洞而出,后随龙势倾翻,由此得名黄龙山。明代陶宗以《辍耕录》载:“黄龙洞北枕太湖,其山皆怪石林立,洞旁壁立千仞,俯瞰不能见底。”洞东侧有一直径一丈许古球,称“龙蛋”。
过“龙蛋”,有古代道观遗址,分二茅宫、三茅宫、祥应宫、真武殿,规模宏大。
旧时郡有水旱,郡守即率员来此祈祷,北宋湖州太守苏轼有《卞山龙洞祈晴诗》:“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其家。”
黄龙洞直径14.8米,垂直深度达37米,洞底生风,寒凉透骨。洞周山崖上多摩崖石刻,有黄庭坚、苏东坡、杜牧、赵孟頫等名家真迹,其中刻于巨石“丈人峰”上的四个大字“黄龙洞天”,系明朝四十三代汉嗣天师张宇初题写,可见黄龙山茅宫属天师道派。宫内除了千姿百态的溶岩造型外,最奇特的当属响石厅,可以在石钟乳上敲击演奏出《东方红》、《紫竹调》等多种乐曲。
蔡夫人为黄龙洞赋诗一首:
洞门深锁白云封,
石室丹台紫气浓。
欲访仙踪何处是,
满天风雨落芙蓉。
虎痴夫妻与青萍,一起走入洞底,洞中游客不是很多,虎痴跟在一家三口的后头,男的四十岁左右,英俊爽朗,女的三十七八,风韵犹存,一个小女孩,十三四岁左右,活泼可爱,俏丽非常,此刻正很好奇的东张西望。
突然她脚下踩中一块小石头,脚底一滑,身体侧着倒去,幸亏她手快,拉住旁边男子的衣服,男子一惊,忙问:“玉儿,你怎么啦?”
那小女孩苦着脸道:“我脚扭了一下,疼啊!”
那男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的?你走走看,还能走吗?”
“不可!”虎痴抢言道。
那中年夫妇都把目光看向虎痴。虎痴抱拳道:“大哥大嫂好,我是蔡虎痴,退休医生。这应该是你女儿吧?可否允许我看看你女儿的伤情?”
中年男子问:“你是医生?”
虎痴道:“是的!病人刚才脚扭了一下,不可强行再走路,否则会加重伤情,我来检查一下伤得如何?”
中年男子看了一下身边的妇女,妇女点了一下头,中年男子说:“那好,多谢蔡大夫了!小弟姓麻,名兴俭。这是我女儿麻媛玉。”
虎痴道:“麻兄好!请扶着令千金到旁边石头上坐着,我来检查一下。”
待小玉坐定,中年妇女脱下小玉右脚鞋子与袜子后,虎痴小心地捧着小玉的脚,仔细摸了一下骨头,牵引着活动了一下脚部,一边观察小玉的疼痛反应。
检查完毕,虎痴说:“麻兄,令媛脚无大碍,没有骨折,就是肌腱扭伤,恰好家传一特效中草药,刚才进洞前我有发现,你们先在这里等着,我去洞外采来草药,外用涂敷后,一两天就会痊愈。”
麻兴俭说:“那多谢兄弟了!不知报酬如何算?”
虎痴笑道:“麻兄说笑了。草药乃家传秘方,祖上有遗训必须免费治病救人,只需行善积德,不得收费。”
麻兴俭说:“那怎么行?多少总得收点诊金吧?”
虎痴道:“这个真不收钱!这是我夫人与谜友,她们也留在这,跟你们在一起,我速去速回。”
虎痴重新出洞,在路旁找到家传的“挫筋药”,该草药叶子与石龙芮、毛茛很像,但没有它们的高大,“挫筋药”生存期很短,一般二三月是最茂盛的阶段,然后开花,到四五月就枯萎了,连个籽都不见,以后全年再也难以见到它们,直到次年的春天又会遍地生长,而石龙芮、毛茛都能到七八月结籽的,所以虎痴也一直无法知道这家传草药真正学名是啥?但可以肯定属毛茛类,因为用手搓揉出药汁后会有浓烈的刺鼻气息,而不是气味,揉过的叶子如果粘在皮肤上,会起泡、发红,这是毛茛类植物的特点。也许它有治疗挫筋效果就在于它含挥发性成分的缘故,故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虎痴采好草药,放入薄膜袋中,重新进洞,回到原来的地方,他们都还在原地没有离开,就这么一会功夫已熟络,有说有笑的。蔡夫人的社交能力很强,擅于与人打交道,一般情况下很快就能跟人家熟络起来的。
虎痴从薄膜袋里拿取出部分草药叶子,用手心搓揉到出汁,将药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诗词灯谜走天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