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8章 税赋变革震刘辩(1/2)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有人问贾诩,当今天子若何。
贾诩回之如上。
在何颙离去之后,天子对于三公的任命,很快就确定下来。
以卢植为司徒,兼任尚书令。
以盖勋为司空,兼任京兆尹,并典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三郡民事。
贾诩作为有功之臣,升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虽然依旧是秩六百石,但属于尚书台的二把手。
负责发工资、批假条、闭锁门户等,甚至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其职权。
原本的历史上,司徒王允想诛杀董卓,即必须重用尚书仆射士孙瑞。
而如今卢植又兼任司徒,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司徒府中办公。
也就是说,他贾诩虽然不是尚书令,但实际上掌控着尚书台。
天恩浩荡如黄河泛滥,要把人淹死啊。
贾诩当即感动的不知道怎么报答天子,然后就听到了天子关于重开秘书监的诏令。
让贾诩负责拟诏,诏选公卿及名臣之后,以及雒阳城中六百石以上官员的子嗣。
与天子年岁相若的才俊为秘书郎,与国家一同观阅学习朝廷收藏的秘书典籍。
其实,尚书最早也是干的也是这个活。
后来被天子拿来制衡相权,渐渐成为真正的中枢,到了后世发展成为六部。
六部尚书几乎可以说是帝国最大的实权部门。
贾诩登时脸就有点长,然而......
“臣遵旨。”
领完旨意后,他斜眼看了旁边正襟危坐,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荀彧。
贾诩自然明白这鬼主意是谁出的。
不过他很快打定主意,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抱紧天子大腿。
毕竟,这是尚书仆射哎,如果没有其他大变动的话,以后他贾家,大概率成为一郡之望。
而贾姓世家,从他贾诩开始。
活不就是有点脏么,咱皮肤黑,不怕。
打发贾诩去赴任之后,刘辩继续和荀彧聊天。
经由秘书监一事,刘辩察觉荀彧这个人,还是懂机变的。
这个和历史上名声高洁,有着不小的差距。
仔细想想也是,不懂机变的人,一根筋的清流名士,又怎么可能会不顾名声,而迎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虽然不太明白历史上的荀彧为何要自杀,但并不妨碍刘辩现在对荀彧的喜爱。
一个用着顺手,又聪明又有能力的臣子。
“秘书监一事,真要彻底发挥作用,也要三五年之后。
但现在大汉就已经千疮百孔,边疆叛乱不断,内郡黄巾不绝。
文若还有什么好的对策,我们先提前给大汉治治病。”
对于刘辩任命三公和贾诩,同时颁布秘书监一事的用意。
荀彧自然是心领神会。
像卢植和盖勋,刚提拔你们当三公,你们总不会立马就开始怼天子吧。
这就像后世一样董事长刚刚提拔了CEO,和CTO,顺便发布一个招新秘书团的公告。
你们好意思怼?
至于贾诩,自然是要背锅的。
原本荀彧是做好自己背锅准备的,毕竟荀家在他父辈那里就出了八龙。
名头响是名头响,但相对应的,荀家内部也就卷的厉害。
而荀彧自己又为家族做了牺牲(娶中常侍的女儿),原本宦官继续当政的话还好,现在宦官被铲除一空,他身上的污点就会被无限放大。
所以,他才会话中有话,然后进献秘书监一策。
但不知为何,天子竟如此爱护,让原本的亲信贾诩去背锅。
为什么呢?
荀彧脑海中闪过贾诩那黝黑而又带些干裂痕迹的面容。
暗想也许是因为贾诩长的丑吧......
听到天子的询问,荀彧收拢心神,把早就想好的话说出来:“当今最大的问题是,各地豪强大户隐匿人口和田产。
使得大汉的钱粮流向世家大族,使得国家社稷钱粮不足。
钱粮不足,则牢直不继,牢直不继则军心不稳。
军心不稳,则动乱四起。”
说白了,就是国家没钱。
刘辩点点头,示意荀彧继续说。
“而流民无田无地,还要上缴大量税赋。
臣议,当免口赋、减算赋,增加田赋。”
刘辩心中一惊,荀彧这是准备给大汉动手术了。
口赋和算赋就是人头税,田赋则是田税。
豪强大族隐匿人口,是为了减少缴纳口赋和算赋。
而这些人心甘情愿被豪强大族隐匿和驱使,也是为了逃避口赋和算赋。
如果当减免口赋、算赋,增加田赋。自然会有一些被隐匿的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开局董卓要废帝,我是刘辩》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