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19章 寒门儒子志高远(1/2)
大门外,父母的聊天终止了。
赵卫东的腋下夹着一卷纸,柳尚红的手里拿着笔墨和砚台,重新回到赵建身边时,面露欣喜。
自己的儿子赵建,正极认真地在屋子里一圈圈地练习走步,看那样子已经接近正常人了。
“这多好!”赵卫东眯起了一双眼睛,“在屋里也能活动,何必走那么远呢?”
一边说,一边瞄了一眼回澜岗,以及更远些的紫魈洞。
柳尚红把纸笔摆好:“孩子,这回咱去京师的时候,妈给你多买几支钢笔。
“我听说人家京里的人都用那个了,以后你也别用这毛笔了。
“写个字跟绣花似的,轻了也不是,重了也不是的。”
赵建想了想后问了一句:“妈,参加科举不是都得用‘馆阁体’书写吗?用钢笔不行吧?”
柳尚红笑了笑:“还有这说法?妈一个乡下人哪知道这些。”
赵建说道:“妈,董其昌还是大书法家呢,字写得有多好可想而知。
“可是他就因为没用馆阁体写,文章再好也没用,明明可以考第一,却只给了个第二名。”
<宋称院体,明称台阁体,清称馆阁体。正式科考时所使用的字体。龚自珍、董其昌都曾因不擅或不肯写馆阁体而落榜……>
柳尚红愣了一下后,追问了一句:“你……还要接着参加科举?”
赵建奇怪地问道:“妈,我参加过考试?”
赵卫东说道:“参加过,县试的时候,你们几个考得都还不赖呢。”
“我们几个?都谁参加了?”
赵卫东扳起了指头:“钱柱国、王统军、冯娃子和陈时吏,还有你……
“加到一起,正好够五生互保。”
参加科举要五生互保的规矩,赵建自然懂。
五名考生相互作为担保人,只要其中一人作弊,五人全部取消成绩。
除了五生互保,还需要四邻签字,证明这孩子是个本分人……
可是陈时吏是谁?怎么课堂上从来没出现过?
甚至,都没人提到过他?
正想着问一问,柳尚红白了赵卫东一眼:“不赖什么不赖!你忘了周秀才的话了?”
赵卫东遭了一顿抢白,似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不作声了。
赵建更加奇怪,追问了一句:“周先生,他说什么了?”
“周秀才说你们都不能考了。”
“为什么不能考了?”赵建大感诧异。
开科取士,封建王朝选拔人才重要的方式。
赵连举再昏,也不会不知道得面向社会征召人才吧?
柳尚红琢磨了一下:“周先生说的,我们哪懂,明天你问问他吧。”
挺好个话题,又聊死了……
父母离开了,赵建无奈地开始研墨。
偶然往外一瞥间,见老爹正一瘸一拐地朝着周秀才家走去……
提笔蘸墨,悬腕凝思,赵建愣愣地看着一滴墨水落到纸上。
写出漂亮的馆阁体,对他来说不难,难的是眼前还不知道考试内容。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所考的内容不一样,而赵连举的制度又是个强大的拼凑版,你知道他取用的是哪一朝的。
都没准儿是几个朝代的整合体。
是考让人无语的“截搭题”,还是类似于现在填空题的“帖经”?
别管那么多了,老爹不是颠儿颠儿地去村委会报信儿了吗?
真相一定会出现在明天的课堂上。
只要是科举,那就离不了五经四书,先复习一下再说吧。
就我这家庭,想要出头,不靠考取功名还能靠什么?
难道还去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吗?
稳稳落笔,赵建的笔下出现了一行小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背不下来,《大学》这一千多字他还是记得极扎实的。
……
[关于科举:后续章节中,会出现科举相关的内容,为了使行文更流畅惯,故单独提炼出来,以便于阅读。毕竟一边看一边猜挺费力的……
1、科举分两级考试。第一阶段为地方举办的海选,第二阶段是中央组织的正规比赛。
2、地方考试(海选)分三级,县试、府试、院试(事实上,院试已很重要)。
(1)县试、府试:属小考,在当地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市)、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举办。
县试府试过关者,称为童生。
赵建、冯掌财、王统军和陈时吏,目前都是小童生一枚,尽管陈时吏已经几十岁的人了。
有的人烤得焦头烂额、头发花白,七老八十了,也得叫童生。
(2)院试:县试和府试通过后,参加院试。
过关者,称生员,即大家熟知的秀才。
赵建和周秀才所提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建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