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乡间晨练(1/1)
雄鸡报晓,高亢的歌声此起彼伏。启明星率领着尚数得清的几个星星还挂在天际。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喷射着道道光柱,呼啸着划破夜空。天地相接处,新建的发电厂工地,好一片明灿灿的灯光。
握拳抱肘,我轻轻地跑步在乡间的道路上,尽情欣赏着这黎明前的景致,享用着无限的清新空气,一阵风吹来,凉嗖嗖的,这是大自然赐给早起人的恩惠。偶尔有几片树叶飘下,扑向大地母亲的怀中,回报给它一个轻轻的吻。近几年来,出村路,主干路、生产路,平坦宽阔,为繁荣城乡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人们早晨锻炼提供了优越的场地。
“早晨好”!几个小伙子穿着红毛背心,嘴里呼着热气,和我们打了个照面。一阵甜脆的笑声飘来,几个姑娘、媳妇手里抡着跳绳,脚底下留下一串有节奏的节拍。又是两个身影,慢慢地挪近了,不用问,这是一位七旬老者陪伴着他九十三岁的老母,多年了,从未间断过。一簇一簇的高龄人,伸胳膊、扭腰、踱着步子:
“老了,起来走走路,给关节上些润滑油。”
“就是么,咱身体好了,给娃们少添些累,还能搭个帮手。”
“对么,要不奔小康咋不叫睡小康,娃们忙得很,不容易”!一阵阵步子一串串笑语,荡漾在广阔的田野,给新的一天注入了无限活力。
田野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蓦的,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异常壮观的图画,中国的体育金牌像满天的明星,熠熠闪光,中国的百姓正告别传统的观念,向人类的生命规律挑战、拼搏,中国的前进车轮正风驰电掣般驶向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
一篇补写的报道
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在户县革委会的领导下,由五个公社组成的治涝大军向涝河故道发起全面治理。地处上游的天桥、石井两个工程营对面扎营、明比暗赛,砌堤筑坝工程顺利进展。
时令已进入三月。突然一夜间,桃花水下山了。桃花水,是秦岭深山消雪水的一个代名词,急流横冲直撞,在西岸仝家庄村的南端,猛地打了个弯,朝正砌的堤坝扑来,施工器械和水泥被隔在水流的里侧。这儿,水面不算宽,十米左右;水流不算深,刚及膝盖。但那带着泡沫的漩涡,那夹寒裹风的急流,着实让岸边急待施工的人群望而生畏,一筹莫展。
“要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作为工地通讯员,我鼓足勇气,脱鞋抹袜,可一只脚刚伸进水里,便触电似地缩了回来。那股刺骨的寒气,电流般穿透骨髓,倏地急骤上窜,仿佛连我的心肺都要凝住了。望着身边的群众,人人面水发呆,没有一个说话,也没有一个人再敢下河。
突然,人们的视线里出现了两个人影。走在前边的是天桥公社党委副书记、工程负责人杨武世。那不高的个头、瘦削的身材、稀疏掺白的头发,双手提着挽过膝盖的裤管,一步一步向急流中心挪去。“这不是咱杨书记么?”人们终于回过神来,焦虑中充满了激动。紧跟在杨武世书记身后的,是工程营技术员贾武兴。他身黑体胖,胖得有些累赘,紧挨在自己这个心强体不强的领导身后,生怕他在急流中站不稳脚跟。负责这段工地的村领导跟着下水了,各生产队长下水了,三两分钟时间,岸上的百余社员一下子都冲进了冰冷的寒流之中。这里,没有命令、没有指责、也没有豪言壮语。人们憋着一股劲,迅速分成两支队伍,一支开沟导流,一支搬石堵水,大约个把钟头,滚滚的激流就改变方向朝河中心撤去。
孽龙秉性犟,恣意逞凶狂。惊看治河军,将帅斗志昂。抬腿跃龙背,搬角扭方向,吼声“顺我走”,恶龙变锦羊。啊!好一幅群英治水图。
三十年过去了,在全党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候,当年的治河图又一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觉得这是对广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我同时也相信,经过这场教育活动,“日常生活能显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必将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
不想错过《中国农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