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2章 期思(1/2)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公元1186年,辛弃疾到鹅湖山一带觅泉,来到桐木江岸的奇师村,发现村旁的瓜山山麓有一口周氏泉。】
【因形状似瓢,辛弃疾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取名“瓢泉”,写下《洞仙歌·飞流万壑》。
(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翌年正月,辛弃疾重访瓜山奇师周氏泉,将此泉及房屋商购门下,决意在泉边建个茅草书楼。】
【不久,茅楼建成,改“奇师村”为“期思村”。】
【期思者,期待与希冀也。】
【如此易名,寄托他想要东山再起的愿望。】
【在此之后,辛弃疾便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间来往。】
【除此之外,还有《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弃疾过着隐居田园生活的代表作。】
【辛弃疾老来被罢免,过着隐居生活,万事蹉跎,但他还是希望能够东山再起,驰骋沙场,可惜,朝廷似乎把他遗忘了。】
【他写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感概自己满腹忧愁和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公元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第一次鹅湖之会是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辩论,是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
【陈亮,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宋词“豪放派”人物,学者称为“龙川先生”。】
【他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可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他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创立永康学派。】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就是给陈亮写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公元1187年,宋高宗去世,享年81岁,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葬于永思陵。】
【宋孝宗注重内政,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理财,赈济百姓,南宋呈现安定局面,史称“乾淳之治”。】
【赵昚也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最贤明的皇帝,史家誉之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公元1189年,赵昚以为高宗服三年之丧为由,禅位于皇太子赵惇,被尊为“至尊寿皇圣帝”。】
【赵惇不孝,导致赵昚退位后郁郁成疾,公元1194年6月28日,宋孝宗去世,享年68岁,赵昚死后,庙号“孝宗”,谥号“哲文神武成孝皇帝”,葬于永阜陵。】
......
天幕弹幕。
【老辛的田园诗是真好,可惜他还是更想打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想到当年他以五十骑兵奔赴五万金营,就觉得所言非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视频:开局盘点千古风流诗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