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后续反应(1/2)
【苏轼在散文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始皇论》就是他的代表作。】
【苏轼在文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秦朝灭亡,不全是始皇帝的过错。自从商鞅变法,以斩首为较轻的刑法,以灭三族为常法。臣子们要害怕畏惧,以能够以死为幸。】
【当初荆轲刺杀时,一旁拿着兵器的人仔细地盯着秦始皇绕着柱子跑,没有人来相救,是因为秦朝的法律严厉的缘故。】
【后来,始皇帝离世,李斯、赵高矫诏,拥立胡亥,不再忌惮扶苏和蒙恬的原因,是知道严厉的法令一向执行,臣子是不敢再向上提出请求的。】
【他们料定扶苏和蒙恬二人不敢再请示,由此也知道秦始皇的凶猛勇悍而不可挽回,哪里料到是假的呢。】
【秦朝是一个极具惋惜的时代。】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朝开创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却二世而亡。】
【始皇帝集齐六颗龙珠,献祭己身,成为第七颗龙珠,召唤神龙,想要让大秦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最后,召唤出胡亥这条大恶龙,不到三年时间,败光几百年的大秦基业,顺便自灭满门,再让始皇帝背了两千多年的锅。】
【坑哥、坑弟、坑姐、坑妹、再坑爹。】
【历史上的黑锅很多。】
【王安石为何变法,说到底就是北宋的问题太多,太弱了,“三冗”问题,内忧外患。】
【“冗员”: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冗兵”:为了抵御北方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兵不识兵、将不识将。】
【“冗费”:由于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财政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更穷了。】
【内忧:财政亏空,给民众带来负担,百姓揭竿起义。】
【外患:北方的入侵,由于政治腐败和军队弱小,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收效甚低。】
【王安石变法前,有过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保守的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何况是这样极端的变法。】
【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变法触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宋神宗意志不坚决,变法执行能力不足。】
【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使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例如青苗法,它的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有些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加重百姓的负担。】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地方执行官员夹带私货进去,为自己敛财。】
【“冗兵”问题造成武将士兵很弱,对武将打压太深。】
【保家卫国的武将在宋朝就好像是一件不光荣的事情。】
【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
【后来,赵匡胤一夜突然暴毙,赵光义继位,后世称那一夜为“斧声烛影”。】
【赵光义继位后,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
【他要收回燕云十六州,最后在赵光义微操、阵法大师等诸多头衔的骚操作下,高梁河之战,十万宋军溃败,赵光义仓惶架起驴车,狂飙回城,留下一个传说。】
【至此,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失败,赵光义虽败犹荣,创出历史新高,至今无人超越。】
【甚至他们想破头来,都不知道赵光义是如何做到的?】
【后来赵光义极力打压武将地位,造成后面这番成果。】
【宋朝的武将士兵能这么弱,赵光义功不可没,但这个头是赵匡胤开启的,赵光义是在赵匡胤的基础上,不断打压。】
【如同胡亥统治时期,秦法在他的手上变质。】
【没认真了解历史的,就以为是赵匡胤的过失,毕竟是他开的头,因此赵匡胤也算替他的“好皇弟”,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没事,始皇帝都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
【天下秦王皆嬴政。】
【属于他的功绩,有待商议,属于他的黑锅、不属于他的黑锅,都是他的。】
【例如孟姜女哭长城,哭得是齐长城,那时候始皇帝还没有出生,但锅还是得背。】
【始皇帝都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帝辛更惨,背了三千多年的黑锅。】
【所以,背黑锅的,不差你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视频:开局盘点千古风流诗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