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7章 朝云病逝(1/3)
【程正辅,苏轼的表哥,也是苏轼曾经的姐夫。】
【苏轼的姐姐八娘在16岁嫁给了程正辅为妻,结果不到一年,就被公婆虐待而死,而程正辅在其中担任着助虐的角色,这个结果引起了苏家的愤怒。】
【最为伤心是苏洵,写下长诗《自由诗》,沉痛的叙述了八娘被程家虐待致死的详细过程,他在悲痛之余,将族人召集过来,公开指责程家的冷血,并且宣布与程家断绝一切来往。】
【苏程两家已经断交四十多年,两家有仇,章惇深知这点,故意安排程正辅来广南东路担任提刑,苏轼也是程正辅监察的对象。】
【苏轼对此也是头疼,觉得程正辅可能会故意报复,最后苏轼还是鼓起勇气,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中苏轼说自己罪孽深重,在惠州闭门思过,希望这次能得到表兄的帮助和照顾,我最近得到一个酿酒的良方,酿出的酒,色香味俱佳,不知表兄何时前来,定当预先酿好此酒接待。】
【而程正辅接到信后,也有些意外,他没有料到苏轼主动向自己抛出橄榄枝来。】
【上一代的仇恨已经过去40多年了,那件事确实是程家的错,有愧于苏家。】
【程正辅知道这次他是带着任务来的,最后在二人相见后,仇恨、任务什么的,统统抛去。】
【二人酒饮一宿,双方达成和解,并且建立起友好关系,苏轼也利用二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惠州做了不少好事。】
【事后,章惇知道此事,也只能将程正辅召回,接着和苏轼关系不错的地方官也相继离任。】
【程正辅对苏轼来说,有大用途,苏轼后面拜托程正辅一件事,直接把他的糗事给曝光了。】
【苏轼作为美食博主,自然是不会放过惠州的美食,荔枝就是苏轼在惠州必不可少的美食。】
【苏轼听说惠州的荔枝甜蜜多汁,于是他马不停蹄跑到荔枝园去吃荔枝。】
【苏轼吃完荔枝后,写下了《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误会。】
【苏轼在荔枝园内大快朵颐时,果园的负责人看不下去,好心劝说他。
那人说:一啖荔枝三把火,吃荔枝上火,要少吃。
苏轼“听懂了”,表示:好的,我懂了,荔枝要一次吃三百颗。】
【一个以为,我说的话,你听懂了。
一个以为,你说的话,我听懂了。】
【结果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误会!】
【不管怎样,苏轼不仅吃荔枝,还喝了酒,在吃完荔枝后,痔疮发作了。】
【苏轼痔疮发作后,四处求医,中医的朋友推荐苏东坡用一些攻毒活血,清热泻火的药来治疗痔疮。】
【苏轼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他觉得自己经常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是脾虚导致湿邪,久坐导致血脉不通,湿浊与瘀血相互搏结,结成痔疮。】
【如果纯粹地去攻毒活血,清热泻火,自己的体质本虚,不适宜攻伐太过,不如固本培元,通过健脾除湿,来治疗湿邪的来源。】
【于是,他通过阅读医书,觉得可以用茯苓和芝麻配成食疗方,茯苓芝麻面就由此诞生了,苏东坡吃后,痔疮就很少发作了,思维也更清晰,精神更充足。】
【苏轼为了治疗痔疮,自己发明了食疗方:茯苓芝麻面,茯苓芝麻饼,也就是后来的“东坡药饼”。】
【在病情好转后,给程正辅写了《与程正辅书·三十三》
某旧苦痔疾,盖二十一年矣。
近日忽大作,百药不效,虽知不能为甚害,然痛楚无聊两月余,颇亦难当。
出于无计,遂欲休粮以清净胜之,则又未能遽尔。
但择其近似者,断酒断肉,断盐酢酱菜,凡有味物,皆断,又断粳米饭,惟食淡面一味。
其间更食胡麻、伏苓少许取饱。胡麻,黑脂麻是也。去皮,九蒸曝白。伏苓去皮,捣罗入少白蜜,杂胡麻食之,甚美。
如此服食已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
久不退转,辅以少气术,其效殆未易量也。此事极难忍,方勉力必行之。
惟患无好白伏苓,不用赤者,告兄为于韶、英、南雄寻买得十来斤,乃足用,不足且旋致之,亦可。已一面于广州买去。此药时有伪者。柳子云尽老芋是也。若有松根贯之,却是伏神,亦与伏苓同,可用,惟乞辨其伪者。
频有干烦,实为老病切要用者,敢望留念。幸甚!幸甚!】
【荔枝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上火又很容易让痔疮的复发。】
【开头“某旧苦痔疾,盖二十一年矣。近日忽大作,百药不效。”交代苏轼在经过每天吃300颗荔枝之后,困扰他21年的痔疮发作了。】
【痔疮发作,痛苦两个多月,难以忍受,想戒粮食,不可行,采取相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视频:开局盘点千古风流诗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