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古人智慧1(1/7)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锦衣卫印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112]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113]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114]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115]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朝中倾轧
建国之初,为了使公侯将相尽忠于朱明王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作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洪武八年(1375年),又编了《资治通训》,反复强调要他的臣僚对他效忠,勿欺、勿蔽;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编了《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来教育他的臣僚;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颁布了《志戒录》,“其书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株连了一万五千多人。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成年者七十余人被杀。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尔后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116]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受此案株连被株连的人,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又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亦被赐死。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杀,间接导致了明太祖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人物离世
太子去世 洪武驾崩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于是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与洛阳,为迁都作准备。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最终“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259]
康熙帝御笔“治隆唐宋”碑
朱标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次年朱标病逝,谥号懿文太子。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119]
允炆即位 燕王靖难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死后,他生前规划的政治局面很快被打破。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北平的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成年人的世界哪有简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