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换将,虞师登场(1/2)
松山南天门,就杵在那里。
却成了挡在滇西远征军身前的天沟深堑,竟如此高不可攀。
1944年6月4日,第一次攻山。
楚云飞在松山西麓,派出了拥有极高韧性的红警兵第06营。
刘又军则派出了第82团黄文徽部一个营又一个连的兵力,强渡怒江,进攻东峰。
双方人马共计2100余人,仰攻附属阵地阴登山。结果不负众望,初期进展相当顺利。
东西两部主力,未遇大的阻力,即攻破目标阵地。
但就在两部人马欢呼雀跃,汇师主峰的档口,鬼军趁远征军立足未稳,开始还击了。
南天门主峰、滚笼坡、大小松山、大垭口,无数地堡、暗道,喷吐出无穷无尽的子弹火舌。
东西两部,甚至没有判断出子弹是从哪里射过来的,就被直接团灭。
楚云飞66师红警团06营,全部阵亡。
82团黄文徽部,1100多人,仅撤下一个连的伤员,排级以上军官,包括督战员,全留在了那座浴血的南天门上。
第一次强攻,以惨败告终。
2000多人的阵亡,换来了几块松山上掉下来的石头,除此之外,也不是没有其他收获。
楚云飞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
以红警兵作为探路灯,系统初步绘制了南天门的地形图和大小地堡的火力点分布情况。
在看到系统绘制完成的地形图的第一时间,楚云飞直接懵逼了。
他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对竹内连山的手段佩服不已。
整座松山,包括主峰南天门,都被挖空了。
这次的对手,远比丸山房安更加专业,同时也更加可怕!
第一次强攻松山失利后,郑坡连夜动员手底下的情报员,开始亡羊补牢,几天后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竹内的资料。
楚云飞枯坐指挥部,手里捧着情报,看了一整夜。
竹内连山,原名竹内惠次郎。
之所以改名,其实源于一次工事试验。
1943年10月20日,鬼军南方总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缅国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在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陪同下亲临视察松山阵地。
他们现场观看了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数枚500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都未能使松山防御工事内部受到损害。
寺内寿一,当面夸奖竹内惠次郎的工事,如同将整座山峰连起来一样,坚固可靠。
竹内因此改名为,竹内连山。
远征军司令部(以后简称远司),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从未见过卫长官发这么大的火。
卫俊如狠狠将竹内的情报扔在地上,对着远征军各部官长,破口大骂!
“我不管他是叫竹内连山,还是叫竹内连海,远征军决不能让一座小小的山峰拖垮!”
很显然,一次失利,并不足以让最高统帅府和远征军司令部警觉。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强攻松山的危险和即将面临的代价。
第一次攻山的3天后,卫俊如、宋系廉严令新28师再次强攻,66师人员与弹药因无法补充,暂不参与此次攻势。
殊不知,二攻松山,伤亡更加剧烈!
这次新28师接到命令后,协调M国航空兵空中打击,选择从南侧峰群单刀直入,这样兴许会避免四面八方的射界攻击。
没有大雾天的限制,把牌亮明了,就是干!
M国数十架空中堡垒B-17轰炸机从坤明机场出发,携带近400吨航空炸弹,对松山进行无差别轰炸。
怒江东岸的炮群阵地,数十门M1A1型75毫米山炮、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提供远程精准打击。
随后地面部队开始攻山。
这次的攻山行动,其实与上次没有本质区别。
新28师两个团,攻入目标阵地后,即被成建制的锁死在滚龙坡上。
战士们甚至连躲子弹的地方都没有,更找不到鬼军的地下通道入口。
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没有丝毫悬念,又是惨败。
事后,远司怕最高统帅府追责,只能将本次攻山行动定性为单方面的强火力侦查。
可惜毛都也没有侦查到!
倒是楚云飞在28师南峰进攻的档口,亲临一线,补全了所有的松山所有阵地火力布置。
松山,表面上是被竹内连山烧成光秃秃的山峰,但其内部构造,是鬼军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
从松山的滚龙坡(鬼军称本道阵地)开始,到大垭口(鬼军称中间阵地),勾连大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鬼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组成多个碉堡群。
每个碉堡都是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在配合数个子堡拱卫。
整座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楚云飞:缅北亮剑称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