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建中元年(5) 南梁昭明太子(1/2)
六月底,已经是农忙过后,城中一片安宁景象。
这天闲暇,裴姝带她们到城中四处逛逛。
街坊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似乎与长安别无二致。而与扬州城相比,萧静言感觉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是什么,她现在说不上来。
一路逛着,不少百姓都带着热情的笑容与裴姝问好。
萧静言道:“想不到城中百姓与姝姐姐如此熟识。”还以为裴姝会是那种京城名媛呢。也许是离开长安多年,名媛这个词早就不与她搭边了。
裴姝笑道:“升州百姓淳朴,自然是热情的。”
韦妃却说,“何处百姓不淳朴,百姓是看父母官如何,自己便如何。姝姐姐是又谦虚了。”
萧静言一想,确实如此,若是为官狡诈,百姓还怎么爱戴呢?
“六娘快别抬举我们了,”裴姝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和夫君不过是做好分内的事罢了。”
走到一处,是州学所在,看上去竟比升州府衙气派。
裴姝言道:“这里是南朝国子监旧址。六娘和阿言妹妹要进去看看吗?”
一听又是州学又是国子监的,萧静言连连摆手,说道:“算了,我现在还怕那教书先生呢。我这手再经不起打了。”
韦妃接过萧静言的话,“姝姐姐快别为难我们姑姑了,她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怕这些文绉绉的之乎者也和先生的戒鞭了。”
“我可不信,”裴姝不是好哄的,“昭明太子之后,哪有不爱书的道理?”
萧静言愁了,朝天合十,喃喃道:“罪过罪过,静言辱没先人了……”
裴姝见状,耸了耸肩,笑说道:“也罢。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个没有先生戒鞭的好去处!”
三人行,又向南走,到一处私学。
所以还是学堂啊。
裴姝见她愣住,拉着她就要进去,“走吧阿言妹妹,你进去就知道了。”
这处私学远不及州学气派、宏大,学生也就五六七八岁,大的有十几岁,都是一些布衣学生。
“这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韦妃心生感叹,“不知是哪位贵人捐献资助的,一定费不少钱吧?”
裴姝介绍说:“这些孩子多是孤儿,升州城一些富商捐资修造了此处,我和郎君花点钱请了先生,有的先生不愿收我们的钱。多出来的钱呢,我们改造了内院。”
比如,院墙上的画像。孔孟就不必说了,还有历代先贤,都是小时候还有现在都让萧静言闻风丧胆的人物。好在萧静言不是男儿身,若是男儿,现在指不定还痛苦呢。
在院墙的另一端,是另一人的画像,那里镌刻着他的生平——南梁昭明太子。
“这里就是当年昭明太子在建康时建造、所用的读书台。”裴姝如是说。
两百多年过去了,萧静言以为,那只是一个史书上死去的人。在浩渺的史书中,他只是其中一页。
直到现在,她站在这里,忽然感觉到,她离他那么近。
“所以,这里的人都还记得他。”萧静言说。
“其实不仅是读书台的孩子们,”裴姝骄傲地告诉萧静言,“金陵现在还有许多百姓供奉着昭明太子的衣冠冢。”
但那份骄傲好像不属于她,只属于升州,属于金陵,属于建康,因为他是被埋葬在这里的。
萧静言的内心被震撼了。在家族里她并不是没有听说过昭明太子,但她从不知道昭明太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被纪念?
裴姝和韦妃同孩子们玩在了一块。只有萧静言还愣在原地,瞻仰先容。原来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命中注定,她和昭明太子,穿越两百多年的时间,从一个东宫到另一个东宫,在此相遇。
比起昭明太子,萧静言更不了解李诵。他有昭明太子的博学吗?他有昭明太子的贤德吗?他有昭明太子受百姓爱戴吗?
她竟然只知道他喜欢郑瑛。
金陵城若有若无的精神象征给了萧静言很大的鼓舞。她像是被洗礼了,这一天,心境与以前大不相同。
晚上,萧静言给李诵写了一封信。之前卢翰还说她要来金陵的事一定要和太子说,现在,她要多费一些口舌解释自己为什么在金陵了。
萧静言的信很简单,就是金陵城所见所感,然后想到了你。
这也许就算情话吧,不知道会不会被他笑话。
建中元年七月中旬,金陵开始下起了暴雨。
连续几夜的暴雨打在屋檐上,吵得人根本睡不着觉。
“扬州会不会也在下雨?”韦妃担心起了扬州。她从床上坐了起来,听着窗外的潺潺雨声,怕是一夜不能停了。
“不知道。”萧静言用被子蒙着头,这时探出头来,她也睡不着。
“我怕秋税要收不好了。”韦妃的神色尽显担忧,不知李谊那边如何想。
“韦姐姐别担心,等雨停了我们就回去。”
连续的暴雨让金陵城好几个堰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顺宗和萧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