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 老房子(1/2)
父亲离开后,母亲一个人住在100来平的老房子里。
老房子位于这城市的二环边缘,对口市里第一梯队的中小学。这一栋楼房总共4个单元,楼房正前面有一片不算大的市政草坪,给拥挤的二环里添了一点点绿色和生机。直线距离2公里不到有一个新兴的MALL——在拆除了旧厂房基础上新建的;楼房背后有十几间平房——当年拆迁条件没谈拢,现在稀稀拉拉地做着废品回收、旧货市场和快递生意。
房子在这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不动声色地矗立着,李年年很清楚记得他们一家三口是她小学2年级搬来的,她在这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然后考到了省重点——一所寄宿高中。之后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李年年一直住校。
再回到这房子里时,她刚毕业,把宿舍里的东西都搬回家时,她一点也没觉得一切有什么变化。房子没变,父母也没变——虽然城区已经开始拆了几间旧厂房和一些平房,但她眼里,伴她长大的街道好像没有变化。
她在同一个公交站等公交,和同样的亲戚往来,和同样的朋友在这城市里兜来转去。
父亲清醒的时候不愿意卖掉老房子置换远一点的电梯房,他想等豪豪长大了来这房子上户口读书。他深信李年年读书这么顺利,就是这房子对口的学区教育资源好。
李年年毕业后本打算在暑假里和同学约着到处去旅游几趟,可她爸就是不同意。不能出去旅游,李年年就直接开始找工作了。夏天还没过完,李年年就已经找到工作开始上班了,她在同一批毕业的同学里,几乎是最早找到工作的。
她直到现在仍不觉得自己找到过什么好工作,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报社做记者,比较自由,每天只用去报社打一次卡,截稿时间夜里12点。总体说来,她做的不好不坏,工资对刚毕业的李年年来说,很是满意,而且跟同期的同事们相处的非常快乐。
可成年人能拥有的快乐是转瞬即逝的,过了半年,3000多一个月的工资,对一个在二线城市工作的都市丽人来说,显得无比微薄,要不是单位有食堂管饭,她一个月工资也许只够吃饱。偶尔有过稿多几篇或者节假日发福利奖金的时候,工资也不过多了一丢丢。
更让李年年觉得困顿至极的是,工资是不可能再涨了。
报纸先是被网页新闻逐渐取代,传统媒体还没来得及做出挣扎,移动新闻端又来一波无缝对接地碾压。
这家本地中型规模的报社霎那间被时代巨轮压成灰烬,报社领导连挣扎都没有,直接解散。她灰溜溜回家那天,父亲怪她没有听他的话,在应届的时候一鼓作气考公务员端铁饭碗,搞到现在这样,说裁员就裁员了;只有母亲安慰了几句,但对如丧家之犬的李年年来说,这安慰听上去轻飘飘的,一点实际用途也没。
李年年再也不想忍了:“当时我刚进报社是谁比我还高兴?到处跟人说是你培养了我,大学一毕业就能当上记者。现在失业了,嫌我给你丢脸了?我搬出去住好了!”大概真的怕女儿会搬出去吧,父母不再提失业的话题了。
自从工作后,李年年的爸就要求她每个月给500元生活费家里。她这家用交的有点不乐意,工资本就不算高,又不在家里吃饭,每天在报社吃了晚餐才回家,回家不过是洗澡睡觉上网,周末的时候看看书。
在报社工作的这两年里,压根没有存到钱——只拿到一个象征性的补偿金几千块,报社苟延残喘的大半年里,就连社保医保都停了,倒闭前几天才非常勉强地给工作满了一年的员工补缴了3个月社保医保。报社领导们表示事已至此,这是他们能为大家做的最大努力。
李年年对这些领导没有期待,知道以这些人的能力是收拾不了这种烂摊子的。李年年所在的部门吃了一顿散伙饭,部门领导牵的头,部门所有人都去了,难得在这种时刻,大家突然团结了起来。每个月部门的公费团建都人从来没齐过,不是领导回老家了,就是谁谁谁家里又有事了。
其他部门领导有的悄咪咪地吃了散伙饭,有的领导很失败,一顿最后的晚餐都叫不齐原来的兵。大家离去的姿态各异,共同的是都有种慌不择路的丢人。
如果上一段旅途结束的非常狼狈,若以这种姿态开启下一段人生,大抵也是很难意气风发的。
李年年在失业的一个多月空档里抽空去报名学车,原来开车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
科目一看了一个通宵,第二天直接去考场,大学期末考有些科目她就是这么对付过来的。驾照还没考下来,她就找到第二份工作了。还是老本行,不过换了一家比以前规模大多了的传媒集团,做新媒体编辑。
新工作是坐班制,朝九晚六,几乎一天都泡在办公室那张工位前。她领悟到资本家花3000元/月就能购买她的灵魂,真是作孽,她千不该万不该懂得这么多。
在新的传媒集团大楼里,她假装自己是时代女性,在光鲜亮丽的大楼里进出了一年多,她终于获得了一席之地,她跟领导提出自己想弹性工作两小时,为期两周,把科目三给学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所以,是和偶像结婚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