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浪漫青春 > 医路维和 > 第46章 万年枝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6章 万年枝(2/3)

目录
好书推荐:

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多部门配合多管齐下,终于实现了姆那瓦萨教学医院之后在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作为援非医疗队的成员,姚禹梦太了解援非工作中所面对的各种艰难险阻了。

她一个年轻人刚来玛喀提的时候都经历了各种生活不便和水土不服,而这些困难相较工作中遇到的困苦,那真正可以说是班门弄斧、小巫见大巫。

因为玛喀提常年战乱人口混居,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很低,这里的语言系统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仅仅学会一种全国通用语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造成的语言不通、沟通不畅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暂且不提,这里医院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完全不能和国内医院相提并论。

手术室排期只截止到下午四点,医护们大部分都没有加班的意愿,对援非医疗队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坚持赶到医院为急需治疗的病患接诊感到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那些来自上个世纪由我国捐赠的“老爷”设备,那些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氧气供应,那些不是缺这就是少那的手术器械每一个都曾让姚禹梦愤懑不平,焦急无奈。

但是看到那些耗尽微薄的家底,赶很远很远的路才能艰难到达姆那瓦萨教学医院的患者,看到他们渴望求生的眼神,看到他们对医生毫无保留的信赖,看到他们病愈后感恩的笑脸,看到他们对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敬意,姚禹梦就忘却了一切援非路上的挫折磨炼。

他们是她无所畏惧,勇敢向前的动力来源。

人心所归,唯道与义。

这一点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不论人种,不分性别,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他们千里迢迢背负着责任和义务,是中国人民为饱经沧桑的非洲人民派来远渡重洋的白衣天使,是中非友谊的桥梁。

姚禹梦时刻谨记,永不敢忘。

中国人民不但派来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派来了李教授这样的掌管粮食的当世神农。

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亲自下田,跨越三个大洲两个大洋,把希望的种子洒满非洲的红土地,只是为了让非洲人民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中华民族更加重视农业,珍视粮食。

只有把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过去惨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提就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内容。

六百多年的时光匆促而过,到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

作为耕读传家的农耕民族,我们非常愿意将我们在现代农业产业中积累的新技术新方法和非洲人民一起交流实践。

现代农业生产的三大支柱分别是种子、化肥和水利工程。

由此可见主要负责先进育种工作的李教授身上,承担的是怎样的历史重任。

姚禹梦在这位已经有了二十多年援非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身上,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国士无双”。

他的身躯并不伟岸,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些佝偻。

他的工作复杂繁重,他却不顾年迈事必躬亲从不假手他人。

他的态度亲切自然,走到哪都能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让姚禹梦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外公。

外公少年时期眼见大水泛滥淹没了故乡和亲人,所以发誓要成为水利工程师,像大禹治水一样治理江河湖泊造福一方百姓。

虽然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完全不能和李教授相提并论,但他也是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一辈子,甚至在给心爱的小外孙女起名字的时候也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负那些少年时期的报国之志。

姚禹梦。

禹梦,禹梦,说的就是大禹治水四海昌平的梦想,说的就是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的计策,说的就是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的精神。

可惜的是外公因常年在野外勘测,条件太过恶劣,弄了一身伤病,好不容易退休之后,还没过过几年安逸闲暇的退休生活就因病去世了。

姚禹梦和李教授,只是幸有数面之缘,但每一次见面,她都感到老人家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直到今天她才恍然大悟,这种亲切来源于她的外公,来源于老一代人认真治学的风骨,来源于上一辈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来源于前辈们胼手胝足的底气。

也因为由此渊源,她在李教授住院期间对他的身体健康非常关心,下班以后经常是先去住院部看望一下老人家,之后才回到援非医疗队在玛喀提的驻地。

得知李教授完成了所有检查,各个方面都没有大碍,只是患上了原发性的高血压,姚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路维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